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淮北 > 正文

淮北濉溪“三深耕”传承发展地方文化

2023-03-07 18:10:57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志强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 、掌中安徽讯 (耿娟娟) 淮北市濉溪县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和皖北民俗大县。近年来,濉溪县用好资源禀赋优势,聚力推动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培育形成濉溪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深耕传统文化之田。一是培育乡村文艺品牌。支持文艺院团发展,组织开展全县乡村文艺团体普查,建立文化创作基地,定期组织开展艺术集中创作活动,采取专家辅导、师带徒传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民间文艺人才技能水平。目前,全县正式登记注册院团49家,未登记注册院团200余家,入选安徽省百家院团6家,培育十大名团一家,十大名剧一部(《沃土藏金》)。二是传承临涣茶馆文化。大力培养“棒棒茶”文化的“接班人”,并对茶艺、曲艺文化传承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近年来,临涣镇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安徽省旅游乡镇”等称号,慕名而来的全国各地摄影爱好者、书画院校写生者每日不少于上千人,每年接待摄影协会组织500余家。三是擦亮皖北民俗大县招牌。加强对淮北大鼓、淮北琴书、临涣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重点培养临涣镇民俗表演艺术团,创作出一套完整的表演体系。2022年,淮北大鼓《临涣茶馆》登上央视十一频道的《一鸣惊人》栏目。今年春节期间,传统民俗“集中踩街”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安徽新闻联播等等中央、省级媒体报道。

深耕非遗文化之田。一是建立非遗人才数据库。组织开展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建立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数据库。目前,全县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8项(入选省级10项,市级31项,县级67项),代表性项目传承人120人(入选省级10人、市级45人、县级65人),非遗传承基地9个(入选省级2个、市级1个、县级6个)。二是完善传承人扶持机制。加大代表性传承人传习非遗支持力度,组织开展“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非遗展演、非遗进校园等特色活动。借助微信、文化云等媒体平台推出云端逛庙会、非遗课堂等线上活动,全面展示濉溪非遗风采,提升非遗传承能力。围绕濉溪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开展课题调研,联合安徽淮北师范大学编写出版《淮北大鼓》和《濉溪非遗》两部非遗通识读物和研究著作。临涣烧饼、临涣月饼、商派面塑等18家非遗项目参加“淮北市首届夜经济非遗展”。三是推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创新推动非遗进景区,支持淮北泥塑、宗氏剪纸、临涣酱培包瓜制作工艺等进驻濉溪古城,打造吃、游、购、娱“一条龙”的非遗展陈、展演、体验活动。2022年全县景区景点累计接待体验游客125万人次。濉溪古城入选2022年全省数字创意和文旅产业“十佳夜游街区”和“十佳落地项目”。

深耕红色文化之田。一是重现濉溪光辉史。开展濉溪红色资源普查,建设首座红色文化公园,拍摄《血洒雨花台-朱务平烈士》、《党性无亏刘逸奇-刘之武烈士》、《三十八天》等濉溪英烈系列党史专题片,《三十八天》获评“2021年度全省党史地方志部门优秀科研成果基本著作类二等奖”。以濉溪巨变为缩影,拍摄记录片《俩马车拉来个濉溪县》。二是构筑濉溪红色旅游带。在双堆集镇打造皖北地区第一个红色文化旅游风情镇,在韩村镇小李家村村庄构筑淮海战役红色文化乡村,在孙疃镇刘圩村新建赵汇川将军事迹陈列馆、西尚寺烈士陵园和朱务平纪念馆,以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对双堆集烈士陵园进行扩建和园林化升级,扩大馆藏革命文物体量,筹建退役军械陈列展示专区,打造集国防教育、青少年研学社会实践、军事文化培训以及军事模拟体验等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基地。三是打响淮海战役牌。加大淮海战役课题研究,《革命纪念馆与红色精神弘扬-以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临涣文昌宫为例》入选《淮海区域党史专题研究会论文集》。用好淮海战役双堆烈士陵园、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小李家等场馆,每年开展重温入党誓词、送展进校园、送讲座下基层等宣传教育活动累计570余次,参与群众160余万人次,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