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双河镇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以产业振兴为抓手,统筹整合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立足乡土资源,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双河镇坚持新发展理念,通过座谈了解、实地查看、入户走访等形式,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该镇地势平坦,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现代农业,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如油菜小麦水稻等。该镇河北村和晁仓村分别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子,河北村投资100多万元种植中药材,总规模大约1000亩,同时将种植技术传授给周边广大农户,助农增收;晁仓村探索出稻虾养殖新模式,全镇的稻虾养殖面积达到了5200余亩,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虾共生模式下的晁仓稻虾米清香可口,成为龙虾产业新品牌。打好龙虾特色牌、做好人文景观大文章,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今年节假日吸引游客数万人次,实现村集体收入几十万元。为提高农产品产量,区域内多个村建设有育苗基地,大力推广机插秧,无人飞机活跃在田间地头。
聚焦特色优势,挖掘乡村产业新价值。该镇把立足乡土资源作为产业发展的一般要求,把聚焦特色优势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具体方向。双溪社区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小吊酒在此地已有100年历史,酒香醇厚,在徐启运和他的同伴努力下,于2023年6月评定为“金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酒厂依托品牌优势、营销优势、渠道优势,通过“非遗+电商”融合跨界,产品远销安徽省其他城市,名气越来越大。转变发展思路,不能只追求产品数量,更要追求质量,突出品牌效应。只有因地制宜培育出特色产业,打造出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甚至国际竞争性的农产品牌,农业发展才能突破地域限制,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完善产业融合,实现资源优化组合。预制菜产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大众餐桌,已经发展成为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满足消费升级、关系居民饮食健康的重要载体。为此,谢郢村以建设大棚蔬菜和预制菜为主,项目预计投资几百万元,占地面积约11亩,新建冷库1个,大棚4个,深耕栽培、农业技术培训、清洗、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该镇主动联系有需求的企业,蔬菜成熟后经初加工基地加工后卖给附近商超、学校等场所,初步实现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未来,计划植入数字农业技术,给蔬菜添加二维码,实现“码”上溯源。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提高生产力,促进生产效率,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带动多户农户增收致富。(魏倩倩)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