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讯:为加强引江济淮工程沿线风貌保护和管理,维护工程两岸现代与历史交汇、自然与人文辉映的国土空间格局,安徽省自然资源厅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了《安徽省引江济淮工程沿线风貌管控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现已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据悉,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包括引江济巢段(含西兆河线、菜子湖线)、江淮沟通段、江水北送段(含颍河线路、西淝河线路、涡河线路、淮水北调线路),长度约723公里,风貌管控区域指引江济淮工程两岸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区域。
根据《意见稿》,枞阳引江枢纽、凤凰颈引江枢纽、菜巢分水岭、派河口等引江济巢段,应当突出沿江地区细腻素雅的山水格局,凸显沿江水乡风貌特色,建筑与圩区地形地貌融合,加强重要水系、重点圩田等的风貌管控。
江淮分水岭、引江入淮口(寿春闸)、蚌埠闸等江淮沟通段突出皖中地区多元融合的城乡风貌特征,凸显丘陵、平原、河湖交织的多元地貌特色,建筑组合自由、多样变化,加强重要城镇、河湖、山岗等的风貌管控。
西淝河、皖北平原水库等淮水北调段突出皖北地区质朴辽阔的区域风貌特征,凸显皖北沃野千里的风貌特色,建筑采用敦实、方整形式,加强沿线农田林网、郊野乡村等的风貌管控。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引江济淮工程沿线风貌管控规定(征求意见稿)》总共分为四部分,分别为总则、管控要求、管控传导、附则,共30条。
其中,总则明确了制定目的、适用范围、划定范围、管控依据、管控原则,分别从引江济巢段、江淮沟通段、淮水北调段提出了区域风貌管控总体要求。管控要求按照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的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控制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分别制定了具体的管控细则,提出了明确的管控要求;同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和管控规定。管控传导明确了规划编制、审查、实施监督、体检评估全过程管理的风貌管控要求。
根据《意见稿》,沿线风貌管控区域划定为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控制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市、县及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应当对区域风貌管控提出要求。
此外,除必要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防护滨河林生态屏障建设外,不在工程近岸侧开展大规模造林活动。确需开展的,林带种植应兼顾景观效果,宜选用具有季相变化的色叶树种或开花林木,并间隔一定距离设置视线通廊。属于生态保护红线及自然保护地范围的,应当符合生态保护红线及自然保护地管控要求。
( 记者 唐朝 实习生 张家洛)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