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讯:为有力有序有效做好岁末年初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切实维护农民工工资报酬权益,持续巩固根治欠薪成果,安徽省人社厅决定自2023年11月13日至2024年春节前,在全省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要求所有查实的欠薪案件在2024年春节前全部办结,让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应得的工资报酬返乡过年。
所有查实欠薪案件在2024年春节前全部办结
此次行动要求以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主线,坚持源头防欠、系统治欠、依法惩欠、集中清欠,压紧压实属地政府责任及行业部门监管责任,集中排查化解欠薪风险隐患,更加高效处置欠薪问题,督促用人单位履行工资支付义务,所有查实的欠薪案件在2024年春节前全部办结,让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应得的工资报酬返乡过年。
各地要实行“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法,综合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多部门联合实地排查,紧盯重点项目企业,全面排查欠薪风险隐患,摸清欠薪底数,建立台账,逐条整改,限时化解。
其中,各地要充分发挥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监测研判功能,运用大数据手段监测预警欠薪风险隐患,对欠薪投诉量大、工程款拨付和工资支付异常的重点行业企业,综合分析研判风险等级,实现精准摸排、提前预警,动态掌握风险底数。对出现债务违约或债务风险较高的房地产企业所属项目,要进行重点排查,摸清欠薪底数,建立台账,分析欠薪原因,提出针对性举措,明确化解责任人和责任单位,持续跟踪化解。对发生过欠薪的工程项目、加工制造业等企业加密排查频次,将欠薪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畅通维权“绿色通道”,落实首问负责制
各地要进一步畅通欠薪维权“绿色通道”,对欠薪举报投诉,加强跟踪督办和满意度回访,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优化维权渠道,人社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向社会公开举报投诉电话、网站等维权渠道,在工程建设项目、重点企业醒目位置公示举报投诉二维码,为农民工维权提供高效便捷服务。落实首问负责,人社部门要做好欠薪举报投诉接待,接到举报投诉后,逐条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员,及时核清事实,收集固定证据。对属于欠薪问题的,要明确专人,及时处置,闭环管理;对不属于欠薪问题的,要告知其反映渠道或救济途径。
依法分类处置,快速化解欠薪问题
各地要把解决欠薪问题效能作为重要工作标准,对欠薪问题分门别类,靶向施策,提升欠薪问题化解效率,依法严厉查处欠薪违法行为,做好行刑衔接,加大惩戒震慑力度。
监察执法快立快处,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应立尽立、快处快结,督促企业尽快履行工资支付义务。对拒不履行工资支付义务的,要及时作出行政处理处罚,并依法依规将其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实施信用惩戒,促使企业限期改正并支付欠薪。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经征得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同意,可协调相关各方进行平等协商,协调达成一致意见的,可组织相关各方订立和解协议。要总结推广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联合办案工作机制,对符合仲裁受理范围的劳动争议,经行政协调达成协议的,可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通过相应“绿色通道”受理并适用简易程序出具调解书或进行司法确认,提高行政调解可执行性。
优化程序快调快裁,要充分发挥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优势,持续优化办案程序,缩短办案时限,做到简案快办、繁案精办、调裁结合。健全速裁机制,实行容缺受理,开展要素式办案,创新庭审方式,探索线上审理,方便农民工异地维权、快速维权。同时,加强办案协同,邀请相关部门参与,吸收律师、专家学者等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和案件办理。
司法协同快移快审,对恶意欠薪涉嫌犯罪的,人社部门要强化证据收集,及时通过案件联动机制移送公安机关,提升行刑衔接质效,做到应移尽移。公安机关对收到的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线索,要及时受理审查,对符合立案条件的,要依法立案、快速侦办,依法打击恶意欠薪犯罪。检察机关要畅通农民工起诉“绿色通道”,依法办理涉农民工讨薪的生效裁判监督、执行活动监督、支持起诉案件,对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案件,依法快速受理审查、提起公诉。人民法院要快审快判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开展涉欠薪案件集中执行专项行动,最大限度推动涉欠薪案件生效裁判执行到位,有效解决农民工“赢了官司拿不到钱”的问题。司法行政机关、工会要加强对用人单位法治教育和宣传引导,积极为被欠薪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加强法律援助,做到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应援尽援。(记者 马冰璐)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