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讯:5月4日,记者从安徽省教育厅获悉,该厅日前公布《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到信息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不随意增减、占用课时,鼓励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与健康课……
九年新授课总课时数为9522
《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我省义务教育课程实行九年一贯设置,按“六三”学制安排。 每学年共39周。一至八年级新授课时间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九年级新授课时间33周,第一学期复习考试时间1周,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3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可用于集中安排劳动、科技文体活动等。
一至二年级每周26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0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34课时,九年新授课总课时数为9522。小学每课时按40分钟计算,初中每课时按45分钟计算。
艺术在一至九年级开设
在课程类别上,义务教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在科目安排上,国家课程设置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体育与健康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历史、地理在初中阶段开设。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起始年级为三年级;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一至二年级开设,以听说为主;初中阶段开设外语,可在英语、日语、俄语等语种中任选一种。科学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初中阶段分科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科技在三至八年级独立开设。
艺术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其中一至二年级包括唱游·音乐、造型·美术;三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相关内容;八至九年级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等,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一至九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一至九年级开设班团队活动,内容由学校安排。
地方课程分为生活教育、热爱家乡、科技创新、学段衔接等方面,在三至八年级开设,每周安排1至2课时。校本课程在一至九年级开设,由学校按规定设置。专题教育以渗透为主,融合到相关科目中,原则上不独立设课。
不随意增减、占用课时
在课程实施上,《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应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特别是信息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不随意增减、占用课时。
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2022年秋季一至九年级开始执行,信息科技课程自2023年秋季三至八年级开始执行,其他学科自2024年秋季一年级、七年级开始执行,确保各科目在相应年级的总课时数达到要求。在各科目安排及占九年总课时比例表上,语文仍是所有课程学时占比第一的学科,占比20%-22%,数学占比13%-15%,体育与健康10%-11%,艺术9%-11%,道德与法治占比6%-8%,外语6%-8%。劳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教本课程总占比14%-18%。
鼓励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与健康课
义务教育学校应依据课程标准和本办法,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环境条件,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有效实施国家课程,规范开设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所属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课程开设、教材使用情况的监管。鼓励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与健康课;学校可利用大课间、课后服务等时间,保障每天校内体育活动1小时。
重视幼小、小初学段衔接教育,坚持零起点教学,依据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需要,合理设计课程。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入学适应期,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设置入学适应期,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内容梯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切实解决小初衔接中遇到的学科多、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等问题。 (记者 祁琳)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