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谢青松 席雅茹)走进亳州市谯城区淝河镇罗集村百亩中药材薄荷基地,大片绿色映入眼帘,薄荷的清香随着微风扑面而来,让人陶醉。清香四溢的薄荷迎来收获期,种植户郑华杰抓住晴好时节,带领村民在地里进行抢收,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据郑华杰介绍,薄荷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也是一种加工绿色无公害的产品好原料,有很多产品用到它,比如:卷烟、化妆品、日用化工、花茶、医药等,用途非常广泛。因此,市场的需求量巨大,种植的经济效益好,利润也比较高。
“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加上再外漂泊多年,让我产生了想回家创业的念头,考虑到家里是中药之乡,我便打算回家种植一些中药材。一次偶然的机会镇里组织农技课堂时我受到科技特派员的启发,感觉种植薄荷是个好机会。但考虑之前没有种植经验,我还是有点担心,就怕种植中出现什么问题,种植效果不好,卖不上价钱。村里了解到情况后,特地帮我请来镇农技部门专业人员从种植时间、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有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我感觉很有信心,一次流转了30亩地。”提到自己的薄荷种植之路,郑华杰不禁有些感慨。
“薄荷市场效益好,1亩地可采200斤左右,每斤价格6元到8元。而且薄荷一年种、多年收,像‘割韭菜’一样。每年从2月到9月,薄荷能采摘5茬,最后一茬连叶带秆切段当中药卖,每亩地收获1500斤,每斤能卖到五六元钱。除去种植成本,每亩净收益不少于1万元。”郑华杰介绍说。“今年是我薄荷种植的第三年,有了前两年的种植经验,今年品质更理想了,现在我已经收到了好几家花茶厂的大额订单了。”
通过种植薄荷,郑华杰不仅拓宽了致富渠道,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像今天收薄荷来了20多个人,每采一公斤薄荷是五毛钱,一人一小时差不多可以采五六十公斤,就是二三十元。而且薄荷日常浇水、除草都需要用工,基本上每天工资100元左右。”接着,郑华杰又说起了自己的发展计划:“目前我已经种植了160亩薄荷,我计划再流转50亩土地,扩大种植规模,成立薄荷种植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一同搞种植,大家一起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淝河镇积极出台助农政策,通过政策、技术、资金帮扶等措施,打造“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农业种植格局,如今,薄荷种植成为罗集村的一张致富绿色名片。接下来,淝河镇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立足实际,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引导群众探索更多特色农产品种植,大力发展培育特色高效农业,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加快淝河镇乡村振兴步伐提供产业支撑。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