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24H > 正文

安徽疾控发布6月防病提示

2023-06-01 15:12:40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刘珍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记者 马冰璐)6月进入初夏时节,气温升高、湿度加大,各类细菌、病毒、蚊虫等生长繁殖加快,肠道、虫媒等传染病高发。6月1日,安徽省疾控中心提醒,注意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手足口病、布鲁氏菌病和登革热等。

近期,“二阳”一词频频出现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很多人表示自己再次感染了新冠病毒。因此生活中我们仍需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感染风险。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附近发热门诊就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合理用药。若确诊新冠病毒感染,要居家休养,不要带病上班、上学,尽量减少外出。

要重点关注家中孕妇、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人群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及时送医。建议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未感染且未完成基础或加强免疫程序的人群和已感染但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能够积极主动地接种疫苗,获得更强的免疫保护能力,更好地抵御病毒、防控疾病。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每年5~10月为高发季节,临床症状以腹痛、腹泻、呕吐为主,可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等传播。要保持良好的手卫生、注意饮水和饮食卫生,当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俗称“蜱虫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少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精神状态改变、出血等,最终可因肝、肾、心脏等多器官功能损伤而死亡。

一旦发现皮肤有蜱虫附着,不要生拉硬拽。用干净的细尖头镊子将蜱虫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夹住,以稳定、均匀的力向上拉动,也可先用酒精喷涂在蜱体,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清除蜱虫后,用碘酒、酒精或肥皂和水彻底清洁叮咬部位和双手。如在蜱虫叮咬后的2周内出现发烧、乏力、肌肉酸痛等,请尽快就医,并主动告诉医生可能的蜱虫暴露史。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5~7月为我省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保持用具和环境卫生,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玩耍等,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时,要及时带孩子去附近医院就诊,确诊手足口病后要居家护理治疗,避免外出和接触其他儿童。我国目前可接种的手足口病疫苗为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接种对象为6月龄到5岁的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叫懒汉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预防措施包括:不喝生奶,不吃未煮熟的肉及内脏,吃烤肉、涮肉时,要把肉烤熟煮透后食用;做饭做菜时砧板做到生熟分开;对未经检疫或来路不明的牛羊肉、病死畜的肉,做到不买、不吃、不接触。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是登革热流行区。近年来我省报告的登革热病例均为境外或省外输入病例,主要为赴登革热流行地区从事对外交流及商业服务的人员,流行季节为每年的5~11月份。

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注意做好防蚊措施,最好穿浅色长衫长裤,在身体裸露部位要涂上防蚊水、花露水等防蚊产品,并且避免在蚊虫活动活跃的地方,如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从登革热流行地区回国或返皖后14天内,如果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向医护人员告知近期旅行史以及在当地的蚊虫叮咬史。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