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7月,国家实施“双减”政策以来,合肥经开区积极贯彻落实“双减”工作的文件精神,以“作业管理”为“减负增效”的重要抓手,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健全作业管理机制,积极进行作业设计科学性、有效性的探索,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做到“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健全组织体系,做好顶层设计
众所周知,作业方式的转变会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作业设计的科学、有效,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合肥经开区积极进行作业设计科学性、有效性的探索,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明确要求,细化责任。同时,为了保障作业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提高作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对作业管理内容进一步梳理,提炼出核心要素:1.突出“1个根本”。课堂是根本,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倡导“向40分钟要质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打造“生本课堂”,努力提高每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效率;2.抓住“2个核心人物”。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学校落实作业管理工作的核心人物;坚持“3个公开”。学校确保作息时间、课程表、作业量公开;4.做好“4个统筹”。即备课组统筹作业内容、进度与布置要求;班主任统筹各科书面作业时长;教研组统筹作业布置类型、批改规范与要求;学校建立作业统筹管理机制;5.加强“5个注重”。创新作业管理方式,注重选择性、实效性、分层性、趣味性、及时性。
有序层层推进,助力落地落实
《作业管理办法》的出台仅仅合肥经开区进行作业设计科学性、有效性的探索的开始。全区多次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就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辅导以及作业的日常管理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划,对教研组、备课组、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创设展示平台,提升教师群体作业设计能力
为了确保“作业设计”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合肥经开区教研室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通过经验分享(人文教育论坛)与作业展示,组织作业设计比赛,进一步推进作业设计工作落地落实,提升全区教师群体作业设计能力。
“有效、高效、实效、特效”,作业设计科学有效任重而道远,需要教育人不懈追求。合肥经开区将一如既往地研究实践、执着追求,探索作业设计新模式,形成具有经开特色的科学作业设计与作业评价体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与“增效”,让经开区的学生快乐成长!(凤琪张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