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程跃云记者曹开发)近年来,宣城市始终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优质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及农业品牌质量提升为抓手,推进全市农业产业集聚发展。
近年来,宣城市坚持发展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全市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总产量从2012年的116.30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128.72万吨,增长10.68 %,粮食单产从2012年的340.5公斤/亩增长至2021年的390公斤/亩,增长14.53%;蔬菜播种面积从2.17万公顷增长至2.55万公顷,增长17.69%,总产量由43.1万吨增长至57.5万吨,增长33.45%;茶园面积由2012年的33万亩增长至2021年的49.7万亩,总产量由2.78万吨增长至3.69万吨;水产品产量从2012年的9.56万吨增长至2021年的11.31万吨,增长18.4%,产值从2012年的21.28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6.85亿元,增长120%;肉类总产从2012年的26.63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35.78万吨,增长34.36%。截止2021年末,全市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全国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1个、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2家、全国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区1家、全国畜禽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小区)14个。
近年来,宣城多举措,引导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百花齐放。大力培育新主体,助力农村创业创新,积极发展符合城乡居民需求的农业新技术、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壮大创业创新型农业企业。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从2012年的330家发展至2021年的485家,其中国家级从6家发展至9家,均增长了近0.5倍;全市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从2012年的43个至2021年发展至128个,翻了两番,其中国家级从3个发展至54个,增长了17倍;全市家庭农场从2012年的1334家至2021年达到了11780家,增长了近8倍。
(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拓展农业新功能新业态,将自然风景、古村落与农业景观、农耕文化充分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经营主体从2012年的906个到2021年的2158个,增长了140%;年营业收入从35.6亿元增加到66.4亿元,增长了86.5%。截至目前,全市有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4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2个。
(三)农村电子商务产业欣欣向荣。实施“电商宣城”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引导农商互联对接,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构建完善的城乡双向互动流通网络。2021年,全市农村产品上行网销额74.63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网销额42.7亿元。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企业达到538家,农业物联网应用企业达到85家,全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