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徽,有人倾心山,有人迷恋水,有人念念不忘那诗意村居。余音绕梁的安徽戏曲更是让人回味无穷,有乡土情怀浓厚的当涂民歌、妙趣横生的皖南皮影戏、古朴淳厚的贵池傩戏、宛转悠扬的黄梅戏,以及爽朗明快的泗州戏……听着一出出“好戏”,一幅幅安徽冬游的山水人文画卷也随之展开。
黄梅戏——脍炙人口、享誉世界的经典曲目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哇,好新鲜哪”这句来自黄梅戏《女驸马》的选段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吧。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戏载歌载舞,通俗活泼,易于传唱,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梅戏《女驸马》演出剧照(组图)(图片来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来到安庆,再芬黄梅公馆一定不容错过。再芬黄梅公馆由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创意策划,她亲自带领专业级黄梅戏演员们打造的每一台精彩演出都让人拍手叫绝、回味无穷。夜幕渐渐降临,再芬黄梅公馆往来观众摩肩接踵,陆续入场,偌大剧场瞬间聚满人气,暖意融融。在这里安静的观看一场黄梅戏表演,感受表演的质朴细腻,真实活泼;语言的朴实无华,通俗易懂;曲调的优美流畅,明快抒情。听过之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这也正是黄梅戏的魅力所在。
安庆市大观区再芬黄梅公馆(图片来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听罢一曲黄梅调,旋律依旧萦绕在耳畔,安庆的夜生活就开始了,去安庆古城转转!这是一处承载百年记忆的老街,古街的入口,有两个雕刻着张口倒立的狮子石柱,卷发圆眼,张吻施爪,形象生动。因逼真生动的狮子形象,老百姓便称之为“倒扒狮”,街区则被称为称“倒扒狮老街”。整条街道马头墙明朗而雅素,木雕、砖雕、石雕随处可见,保持了明清风格,保留了老街的传统风貌。
安庆市迎江区安庆古城(组图)(图片来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夜里的安庆古城犹如古代上元节灯会现场,灯光点亮了街区上方的天空,映照着古建筑,身着汉服的少男少女从你身边穿过,让人不禁感叹今夕是何年?如果你想在安庆购买一些特色纪念品和品尝特色美食的话,这里一定是不错的选择。尝尝山粉圆子烧肉、老鸡汤泡炒米,再逛逛百年老字号的柏兆记糕点,其中清真墨子酥销量最高,营养丰富、香浓味甜,是茶余饭后和馈赠亲友的最佳补品。漫步在古韵悠悠的步行街,换上汉服或是旗袍,在这里打卡拍照,半日清闲、片刻心动,便已足够。
安庆市迎江区安庆古城(组图)(图片来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泗州戏——璀璨的国家级“非遗”之花
“哎哟哟!我的女婿他在那庄稼行里算能手,”
“哎哟!我的女婿他在那庄稼行里一把抓。”
“我的女婿他一担能挑两百斤重,”
“我女婿他一车能推三百八。”
这是泗州戏《拾棉花》的经典片段,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也叫拉魂腔,流行于淮河两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泗州戏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优美的唱腔,动听的旋律,唱响淮河两岸,大江南北。
泗州戏《拾棉花》选段(组图)(图片来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泗州戏与皖北人民的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显示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在宿州乃至整个安徽省的戏剧史上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今在宿州周边的农村,泗州戏仍然广受欢迎。每到过年或逢集赶会,上年纪的老人们都会早早坐在台下,细心倾听着那牵魂绕梦的拉魂腔。
泗州戏《梁祝·楼台会》选段(图片来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泗州戏的发源地是隶属宿州市的一座千年古县——泗县。我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的古鞋博物馆就坐落于此。馆内展示了中国的制鞋历史和鞋饰文化,并陈列有包括中国56个名族和世界多个国家的古鞋,展示着中国古代各式各样,做工精细大小不一的鞋子。走进古鞋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长1米多的布鞋,据考证,这是中国出土最早的一双鞋子,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一双鞋的实物。馆内还展示古代最典型的官靴、三寸金莲鞋、明清时期的公主鞋等。除此之外还有历朝历代制作鞋子的工具等珍品展示,时间跨度长达5000年之久,这里的藏品精美,工艺高超,每一件实物或照片几乎都有一个故事,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服装特色。面对琳琅满目的各色古鞋,很难想象脚下普普通通的鞋子,竟然蕴含了那么深厚的文化内涵,来此参观绝对让您叹为观止。
到泗县,除了赏古鞋、看戏曲,这里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还有一千多年历史的隋唐大运河,它是我国唯一的活态遗址,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到运河边,看看河边景色,吹吹河风,感受历史变迁留下的痕迹。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组图)(图片来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即来宿州,必去灵璧。告别隋唐大运河,可以驱车向东四十公里来到奇石之乡----灵璧县。"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灵璧石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第一石",名列中国四大观赏石之首。无论历史上灵璧古称“石都”,亦或是因“境内有灵石如壁”得名“灵璧”的城市典故,都浓郁悠久的彰显着这座小城的特色。
“奇石虞姬钟馗画,灵璧三绝甲天下”,第一站就来到“三绝”之一的钟馗文化园。钟馗是中国道教中打鬼驱邪的神,旧时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神像辟邪除灾,所以从古至今都流传着“钟馗伏魔”的典故传说。如今在宿州以及江淮地区过年贴年画,钟馗就是主要门神之一,其主旨是驱鬼辟邪,迎祥纳福;如今在这盛世和平年代,钟馗亦成为弘扬正气的象征了。
宿州市灵璧县钟馗文化园(图片来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进入景区,映入眼帘的三座拱桥,与一座石牌坊层叠而起,呈摘星揽月夺魁之势;馗峰塔高大威严,屹立于馗园中心,象征着钟馗凛凛雄风。灵璧新八景之一的馗风塔位于钟馗文化园最北端的制高点上,为四角方塔,唐代建筑风格,塔体四周有华亭相伴,亭台楼阁、山水景观,相得益彰。
宿州市灵璧县钟馗文化园(图片来源: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深入塔内,循着木梯向上攀登,灵璧城景,一览无余。每层塔楼植入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紧扣钟馗神话故事而渐次展开。这里陈列着灵璧当地多位画家创作的钟馗画像,灵璧钟馗画承传吴道子之法,并与民间技法相结合,风格独特,自宋至今兴盛不衰,已成为中国民间绘画艺术的瑰宝,饮誉海内外,灵璧也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钟馗画之乡”。
除了奇石和钟馗画,还有一绝就是虞姬墓。那位著名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项羽,就在这里发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仰天长吟。虞姬墓建有虞姬庙,庙内塑有项羽、虞姬像,人物造型极为生动。园内有陈列室,陈列室采用砖木结构,粉墙小窗,青灰色小瓦。室内陈列着垓下和虞姬墓中出土的文物,还有相关的史料。诗词歌赋石刻林立,沿唐河成为一条长廊。这种布局安排独具匠心,让人在入园之后,立刻穿越时空,吟诵品味,萌发思古幽情。不觉间,耳边似乎响起一曲挽歌,吟唱着凄美的曲调,歌颂项羽和虞姬的凄婉爱情。
如果您热爱戏剧,就来安徽,品味安徽当地的戏曲文化,真切地感受“一曲阳春唤醒今古梦”的美妙,从戏曲中可以感受到一段段历史,一个个久远的传说。安徽戏曲源远流长,遗产丰富,跟着戏曲游安徽,感受不一样的“皖美”景色吧。
(文/韩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