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 喻丽丽 陈娴) 在铜陵市义安区工会系统有这样一位美丽的天使,专门和小小的虫子“作对”,她叫刘志宏,是铜陵市义安区血防站主管检验师,同时也是义安区总工会兼职副主席,从事农村基层寄生虫病防治检验工作至今。刘志宏先后在全国和省市技术比赛中荣获多个第一名的好成绩,省五一劳动奖章、市铜都工匠获得者,同时也是义安区首届道德模范。
刘志宏出生在桐城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000年,她从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就开始从事农村基层寄生虫病防治检验工作。在刚刚工作参加省血防所培训班的时候,为了尽快上手从事一线工作,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她格外珍惜刻苦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她立刻请教省里专家,一遍不懂问两遍,两遍不懂问三遍,经常“厚着脸皮”问,直到弄明白为止。在培训结束后组织的一场专业考试中,她考了第一名。
目前对于寄生虫的显微镜检测,各地医院、疾控中心虽然都能开展,但是并不一定都能够检测出来。现实当中,漏检、检测不准,是常有的事情。不同的寄生虫感染致病,治疗方法有别,诊断才是治疗的前提和关键。正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精准识别,才能对症下药。在不同时期,寄生虫的成长状态,总是在变化中。这让她深深着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全国开展第二次寄生虫流行病学调查期间,安徽省血防所专家人手不够,在全省范围内选拔5名助手,她因培训期间表现出色,业务技能扎实,被省血防所留下来,和省里专家一起工作整整一年。在此期间,她爱钻研,不怕苦累,跑遍全省各地,通过省里专家的言传身教,使她的专业技能得到快速提升,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感觉像是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她能刻苦,更爱钻研。
在工作中,刘志宏深知,寄生虫的识别与防治,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领域,对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更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她所担负的责任,就是牢记初心,做好预防控制寄生虫病危害人民健康的神圣工作。为提高寄生虫病防治技术,2011年至2012年,她连续两年参加首届全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竞赛。当时,由于孩子很小没人照顾,她没有取得理想中的好成绩,伤心了很久。痛定思痛,她深刻反省,认真总结。在2014年的全国比赛到来之际,她主动要求参加,克服压力,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攻坚克难,比赛前夕她专程去省里请教相关专家,仔细分析查找薄弱环节,针对疟疾这块明显短板她暗暗下了决心,反复研究,向省疾控疟原虫方面的专家请教、学习,连续几个月反复看标本,终于对疟原虫有了较为深入的认知。她毅然决然地参加了省里的比赛,获得了团体一等奖和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拿到了参加全国比赛的入场券。全国竞赛时,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的124名选手,在显微镜下,无数的寄生虫卵中,既要识别各种寄生虫卵的种类,还要数出数量,难度可想而知,在众多强手中,她凭着自己长期实践中练就的火眼金睛,最终独占鳌头,获得了全国第一,也是安徽省唯一获得此项名次的人。公布成绩时,她忍不住掩面而泣。三年时间,这背后的辛酸和泪水只有她自己知道。
她钻研业务,更热心救人。
一年夏天,铜陵江心洲胥坝乡一个七八岁小男孩不明原因发高烧,到铜陵市某医院住院检查治疗,一个星期不见好转。经人指点,父母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一天中午时分把小男孩带到了原铜陵县血防站。她闻讯立即赶到化验室,了解病人的情况后,给病人做了一个血百分检查,镜下一看嗜酸性粒细胞高达28%,又有疫水接触史,血凝IHA(+++),最终被诊断为临床急性血吸虫病,诊断准确治疗立竿见影,小男孩得到了及时有效治疗,并很快治愈后出院,为幼小的生命排除体内垃圾,使之健康成长。
由于媒体的报道扩大了刘志宏的知名度,铜陵本地的患者来找她检查,外地患者也打电话或写信向她咨询。能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到更多的人,她非常高兴。令刘志宏印象最深的是寿县窑口镇马湖村水圩队一位60多岁的大妈,托朋友写信给她,请求刘志宏救助。收到信后,刘志宏及时打电话过去,仔细了解求救者的症状,知道她不是得了血吸虫病,而是血丝虫病引起的象皮肿。刘志宏联系上她在寿县疾控的一个朋友,让求助者大妈去找寿县的同行确诊一下,结果正是血丝虫病引起的象皮肿,大妈很快得到治疗。每每帮助一个病人,她都感到一丝欣慰,很有成就感。也正是这份成就感让她不断努力,继续前行。
寄生虫防治是个平凡、枯燥而艰苦的工作,在这平凡的岗位中,却走出了全国“状元”。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娴熟的检验技术和勤学好问、孜孜以求的精神品质。刘志宏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走出来的女孩,成长为寄生虫病诊治领域的年轻专家。
多年来,她和她的同事们在寄生虫病防治一线默默工作,始终牢记初心,做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守护者。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让她更加坚定了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