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黄山 > 正文

黄山市徽州区:茶山雾水孕育科技蝶变

2022-11-24 22:20:58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施亚磊   

在浙江湖州德清国际展览中心,2022年首届中国茶叶智能机械装备博览会在掌声中闭幕,21家参展单位携茶叶机械进行了完美亮相,来自黄山市徽州区的雄伟茶叶机械有限公司有幸位列其间。走到这一步,这家小微公司秉承搏击而后发理念用了十一年时间。

乡土藏情:“小作坊”蕴含“大梦想”

安徽省地处中部,以淮河为界,北部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南部以丘陵山地为主,多山岳高峰。因特殊的地形地貌,皖南山区是著名的茶叶生产地,历史上就盛产名茶。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是著名的黄山毛峰发源地,低山地貌赋予了茶叶极佳的种植条件,充沛的雨量又带来了优越的成长环境,这里长年云雾缭绕,茶香氤氲。雄伟茶叶机械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郑成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成长,自小看着父母亲朋茶季采摘、静置炒青、揉捏焙火。长年的累积让他对茶叶的炒制流程了然于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看着每年初春,因茶量过大产生的毛料炒制不均、揉料晒青条索粗细不一、茶商难以收购等问题,也逐渐萌生另一种想法。

“我当时就觉得是不是可以用机械制作代替这些劳动,更好地保证茶叶品质的稳定,保证茶农的利益和茶叶的品质。”郑成伟看着家乡的茶山,回忆起了不改的初心。2011年5月,在经过几年的资金积累后,他终于攒够了第一桶金,创办了黄山市雄伟茶叶机械有限公司,开启了自己的茶乡致富路。

科技赋能:“小翅膀”卷起“大风暴”

公司草创,以什么来打开市场?又以什么来作为拳头产品?这都是郑成伟需要思考的问题。当时,茶农祖祖辈辈采用人工采茶制茶,普遍不信任机械制作,他的茶叶机械销售一直难以打开局面。在经过研究后,郑成伟及时转变思路,一方面以茶叶、果蔬、中药材等农产品代加工为切入口,另一方面结合助农政策,申请加入农机推广项目,取信于民,逐步扩大机械覆盖面。慢慢的,公司走上了正规。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自己的产品就没有竞争力。

郑成伟说:“那段时间,是我们最累最忙的时候,看不到前路,又没有模板去借鉴,只能自己去摸索,也是那段时间让我自己下定了决心,我要做这行,以后更要做出我自己的机器。”此后,郑成伟潜心研究器械,远赴云南、浙江等省份学习机械制造知识,汲取他人先进经验。同时,每年把公司总收入的12%投入研发之中。经过多年的努力,雄伟茶叶机械有限公司先后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产品4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烘干机、理条机、输送机等3类13个产品被列入了安徽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目录。市场的认可带来了勃勃生机,也带来了产品的畅销,今天,他不仅拥有厂房4000余平方米,试验车间200平方米,机械也远销江苏、浙江、云南、贵州等全国20多个产茶地区,成为了一家集茶叶、果蔬、中草药等农产品加工以及清洁能源设备研发、制造和对外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在业内小有名气。

创新驱动:“小发明”登上“大舞台”

“只有走出去,我的机械才有更为广阔的发展。”这是郑成伟在参加2022年首届中国茶叶智能机械装备博览会前立下的决心。今年,他的公司根据茶叶初加工批量化生产技术需求,制成了茶叶自动化萎凋保鲜新型成套设备,能在一定湿度、温度条件下对茶叶进行均匀摊放萎凋,适度促进鲜叶酶的活性,并对萎凋后不能及时加工的茶叶进行保鲜,实现节约人工、降低能耗。这项技术一经研发,他就开始着手进行发明专利申请。但要让更多的人知晓使用这一技术,他还是着手于中国茶叶智能机械博览会这一开放窗口,亲自带着机械远赴湖州进行参展。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极大富裕带动了茶叶企业的快速壮大,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规模增长而效益徘徊,产业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难题。穷则变,变则通,企业设备的智能化、产业化、体系化成为一个巨大的着力点,经过多年研发,特别是今年省政府出台的‘两强一增行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让我信心倍增,我相信我的机器可以打破桎梏,为整个茶产业良性发展添砖加瓦,促进农民增收。”站在这个大型“舞台”上,郑成伟如是说。

这是一个少年对年少生活的思考,这是一个青年对辛苦创业的总结,这是一个中年对未来行业的展望,最初的也是最朴实的乡土情结通过十年的努力、十年的坚持,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完成了一场山水之间的蝶变,相信在下个十年,它会走得更稳、更远!(方舟 吴颖)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