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 、掌中安徽讯(朱慧晨)“自从2008年区域教育文化生态一体化实践以来,教学成果覆盖辖区学校学生10万余人,校外学生3万余人,行业培训6000余人;教师数量从183人迅速增长到296人,学生从4000余人增长到7000余人,被众多家长誉为‘家门口的优质品牌学校’”,淮北市濉溪县孙疃中心学校校长王庆兰自豪地说。
孙疃中心学校创建于1972年,距离濉溪县城40余公里,是一所典型的皖北地区乡村学校。学校管理者通过构建乡村教育区域一体化文化生态,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加强乡村寄宿制学校一体化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教育扶贫计划、提升教育质量等一系列举措,努力让乡村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将一个原先教育生态堪忧的乡村学校,一举扭转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教育振兴样板学校”。
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零犯罪学校、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全国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实验学校、安徽省养成教育示范学校和家教名校……连续十年在全县学校年度工作目标综合质量评比中位于前列,近几年省内外200多所学校组团前来参观学习,到访者两万余人次,孙疃中心学校正奋力书写着乡村教育振兴的新篇章。
增强教师归属感 奠定育人根基
涵养教师对乡村教育坚守精神,是构建乡村教育文化生态的起点。
为厚植教师守望乡土、奉献教育的情怀,留住人才奠定乡村教育的根基,学校每年召开教师报告会,以老教师深耕乡村教育事迹为榜样,大力弘扬乡村教师扎根乡土、奉献乡村教育的精神;每学期召开教师表彰会、教师收获与建议会等,联络教师情感,增强教师亲密感、信任感、幸福感;每月召开党员学习会,充分发挥优秀党员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并启动“青蓝工程”,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每周举行国旗下讲话活动,学生以亲身经历讲述“身边就有好老师、好老师就在身边”故事,有效增强教师育人成就感和职业归属感。
学校先后涌现了韩金勃、徐建、李允华、郭标等一批坚守乡村教育的典范。其中,李允华老师被评为中国“好老师”。
“大养成教育”体系 学习提质增效
为深化改革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等,学校创造性提出构建“大养成教育”体系,制定了一个中心、三个衔接、“四步曲”“七个好”及“368养成教育体系”方案,并在实践中打造了立根、立梦、立世的“三立教育”品牌。
“养成教育”着力于从幼小、小初、初高三个阶段衔接,培养学生一生受用的好习惯,通过在细节上出品质、在制度中树规范、在训练中求强化、在评价中促提升“四步曲”有效提升学生素质;以“七个好”课程为载体,实现以“德”立人、以“智”慧人、以“体”育人、以“美”化人、以“劳”成人的目标;通过“368养成教育体系”把“养成教育”渗透到环境育人、制度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等层面,从而使学校办学更规范化、立体化、科学化。
“大养成教育”体系实践以来,学生在行为习惯、心理品质、生活礼仪等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不仅在校内生活中保持良好习惯,而且在社区范围内树立了道德文明新风尚,被评为(市、县)先进200人次、先进团体10次。师生先进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国教师报》等报道1000余次。近年来,学生在国家及省级才艺、征文、演讲等活动中获奖500人次,获市、县奖励百余人。
目前,已有多家国家级、省市级新闻媒体持续报道养成教育成果,省内外2万余人次到校考察。多名教育专家和新闻媒体亲切地称“养成教育”为“孙疃现象”,为“养成教育”树立了典范,盛赞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乡村教育的样本校。
创建区域一体化 共享教育资源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求同存异,确立了“三三三三”构架体系,构建区域校园文化一体化模式。
孙疃中心学校下辖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完小,6个教学点,1所中心幼儿园和8所民办看护点,为解决辖区内各学段教学质量衔接问题,促进乡村学校协同发展,学校以“五个共”一体化管理指导思想和“集体大于个人,合作大于单干”一体化管理理念,围绕“五个一”,通过“1+N”机制,以中心初中为龙头,中心小学引领、带动村小、教学点,中心幼儿园规范、辐射民办幼儿园。采用层级化管理,保障上下联动,让区域学校“抱团式”发展。形成一体化管理战略布局,构建区域管理体制一体化模式。
学校通过开展区域教研一体化活动,建立“两条战略”,探索“五步备课”“八维磨课”构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模式;幼儿园以“1+5”教学模式,小学以“三环一体”教学模式,初中以“三步九环节”教学模式,构建区域课堂改革一体化模式。
区域一体化教育践行以来,学校购买图书4万多册、订阅报刊杂志500本、举办专业讲座100场、送老师进修400人次、与高校合作育人15次。在全国范围内初见影响力,学校应邀参加国培等28次。来参观访问的国内团队众多,学校已成为皖北地区对外交流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