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 、掌中安徽讯(张明菊)十载奋斗,辉煌蝶变。十年,是一个跨越历史的维度;十年,是一段砥砺奋进的历程。2013年12月,成立淮北市濉溪县百善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园区辖道口村等4个行政村,总人口2.73万人。回望园区十年,从环境整治到环境优化,老旧小区变新,荒地变绿,变美后的园区更文明更宜居;从一地荒芜到全域风景,依托千年运河文化,特色园区的蓝图已经实现,村民们的钱袋子接连鼓起;从人才洼地到创业热土,产业提档让“宜创”有了更多可能,让青年有了“从城返乡”的底气勇气……
濉溪县委书记郭海磊主持召开濉溪县国家粮食主产区作物产业化示范讨论会
岁月流淌,一个个重要时刻记录了百善农业示范区产业融合发展的光辉历程,也记录下了园区各项事业从弱到强的拔节生长。
蜕下“老旧、滞后”的标签,百善农业示范区正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古韵新景交相辉映
柳江口景区、荷塘月色趣园、隋堤公园……穿越千年的运河古韵,江南风情如诗如画般散落在阡陌街巷,绵绵浸润,生生不息。落照水畔,水立方公园步道连接起百善老街、村落,置身新景中远眺乡愁入画,文脉绵延,别有一番意境。十年间,示范区“保护、更新”并举,扮靓“面子”、做实“里子”,乡村面貌与日俱新,乡村品质与内涵不断提升,千年运河文化涌起万千气象。
濉溪县委副书记、县长孙进参加与葛洲坝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初秋时节,傍晚的孝文化广场格外热闹,来这里散步的居民络绎不绝。谈起乡村变化,王阿姨从百善村的巨变打开了话匣子。她说,“十年前刚搬来时,只有一片老街,居住条件太差,近几年,不仅交通更方便了,还眼见着周边人气越来越旺,学校、菜场、文化广场陆续新建,街区商圈也变得繁华多彩,出门干啥都方便。”
道口村、百善村之变是园区更新提质提速的生动缩影。十年间,园区骨干路网体系和道路网络布局日趋完善,新建、修缮道路40公里、水立方步道8公里,北环路、隋园路等多条道路扩建、延伸。居住品质不断提升,不断增多的文化广场、街角绿地,不仅改善了园区生态环境,也极大拓展了居民的绿色活动空间,一个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的生态园区、活力园区展露新颜。
百善农业示范区主要领导赴京考察冷链物流招商引资项目
从硬基础到软实力,园区魅力也不断刷新高度。十年间,柳江口研学旅游、农民丰收节、啤酒电音节、广场舞大赛……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已成为现园区老百姓幸福生活的有效载体。在不久前,在柳江口荷塘月色趣园拉开了第三届文化旅游节帷幕,“世界文化遗产+文化旅游”再次让文化“活”了起来,让园区“热”了起来,吸引了众多县内外市民前来观赏。未来,园区将从文旅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的角度抢抓项目建设,打造红色爱国教育基地、萌宠园、冰雕城文化创意区、不断丰富文旅融合产品及业态,提升运河文化园区的品质和韵味。
柳江口荷塘月色趣园第三届旅游文化节开幕
非凡十年,千家万户的“小幸福”开花结果,民生成为园区最温暖的底色,园区将继续围绕“衣食住行、就业教育”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图景,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百姓,绘就更加色彩斑斓、可圈可点的民生画卷。
改革创新势如潮涌
非凡十年,从脱贫之路走向振兴之路,从美丽乡村走向美丽经济,乡村振兴战略正在百善农业示范区的广袤土地上落地开花,广结硕果。
这十年,对于道口村的居民来说,幸福开始于“花开了”。这个远近闻名的“花海网红村庄”,曾经因为产业少,年轻人都选择外出谋生,留下的老人在家种庄稼成了常态。2016年,村两委下定决心重塑乡村文化产业,通过濉溪县、百善镇项目支持,进行景观修建、环境治理和道路建设,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成功引来“柳孜文化园”“荷塘月色趣园”项目的落地。
百善农业示范区高油酸花生种植基地
这十年,对于前营村的村民来说,幸福开始于“高油酸花生”。清晨,太阳慢慢地穿过云霞,柔柔地照在村集体承包的高油酸花生田上。刚从花生地里回来的村书记陈涛洗了把脸,又要赶去高标准蔬菜大棚种植基地。按照“党建引领、共同富裕”的原则,村党总支领办濉溪县凡朴农业发展公司,把发展蔬果及特色农作物种植作为村内的主打产业,通过发展采摘及对外销售,带动村内100余户村民增收。“我们现在不仅种植高油酸花生,利用淮北师范大学和百善镇项目资金20余万元建成15亩高标准蔬菜大棚,目前已种植白菜、萝卜、包菜、花菜等,一年四季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村子美了,产业旺了,底气也足了,望向刚建成不久的高标准蔬菜大棚,陈涛说,“我们对村里集体经济发展更有信心了”。
十年里,园区培育国审小麦永民麦1号、永民1718,国审大豆永民豆9号、永民豆777、郑1311等品种,培育柳麦618、柳麦716、柳紫黑麦1号、大豆濉科20、圣豆27、南农57等十几种省审品种。园区推广由政府组织、企业集成(国家农业产业龙头企业(鲁花)、银行、保险公司、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方式订单种植高油酸花生,开展优质专用小麦和高油酸花生的品种试验示范和标准化规模种植,累计开展92种小麦和40种高油酸花生的品种筛选,筛选出一批适宜皖北区域的适宜品种和栽培技术,并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濉溪现代种业研究院落地,打造濉溪县现代种业集群,确保濉溪花生用上濉溪种、濉溪小麦用上濉溪种,为振兴皖种皖粮奠定了基础和方向。
园区聚焦“文旅、产业”融合建设,因村制宜,整合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推动一二三产融合,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文化旅游、农业旅游、研学旅游等一批“旅游+”项目亮点纷呈。经过蜕变阵痛、尝到发展红利的村民们不仅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精气神不断迸发,让园区融合发展成色更足,势头更好。
发展蝶变幸福“加码”
园区现已实现了交通、供电、供水、通讯、环保等设施的综合配套,今年计划开工建设20万平方米集约化、模块型、装配式标准化厂房,可以迅速承接各类项目入驻。因优惠政策多,功能齐全,成功引进中国葛洲坝集团勘测设计公司乡村振兴项目、北大荒丰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的年产10000亿单位粗品肝素钠及240万把天然肠衣项目、安徽合信钢结构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的年产4万吨钢结构项目、浙江方翔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6亿元的鸭屠宰及羽绒制品一体化加工等项目落户园区。
十年来,规上企业增至17家,有国家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8件,安徽省名牌产品3个。还积极培育百善食品工业园精品工业园,食品工业园建立了以粮食、畜产品、种业培育、饲料及其深加工产品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中心,形成了肉类制品、综合食品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与传统食品孵化、物流配套、商务管理六个功能区。以永民、柳丰种业集团、牧原集团为主要载体科技集成功能区,初步形成了以食品、物流两大产业为支柱,目前,园区年物流总额达1.32亿元,货物吞吐量400万吨,逐步形成以翔宇物流为首的传统物流和以神华、华阳为首的冷链物流体系,蓄力铸造一张张园区产业新名片。
园区现代化物流
园区先后被授予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现代物流集聚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和全省农副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2+1”园区、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
十载春华秋实,镌刻非凡印记;回看不凡来路,鼓足信心之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百善农业示范区将继续围绕“改革转型、产业融合”的工作主线,全力构筑开放合作新格局、激活产业发展新引擎,奋力推动园区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这座钟灵毓秀的园区正用温暖的胸怀接纳、成就每一位热爱她的人!下一个十年展望园区新图景必将是一座居者安、近者悦、远者来的典范之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