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江君 赵永莉) “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怎么样?眼熟吗?没错,这就是我们高中生物学过的孟德尔第一定律,又叫分离定律。近日,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泉山法庭巧妙运用孟德尔遗传定律化解了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案件,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张某与白某原系夫妻关系,婚后育有二女一子,分别是小A、小B、小C。2014年张某与白某协议离婚,子女均由白某,也就是孩子的母亲抚养。此后,张某与另一名女子李某共同生活并产下一子——小D。2021年张某突发心梗死亡且并未留有遗嘱,张某的母亲陈某及张某的几名婚生子女小A、小B、小C遂将李某诉至法院,要求其退还原属张某的银行存款二百余万。
承办法官收到案件后,对案卷材料进行了细致的审查,并要求当事人进行了证据补充和交换。虽然本案案由为不当得利纠纷,但原告要求返还钱款的目的是为了分割,本案的性质就更趋向于继承纠纷。
在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的过程中,原告方对小D是否为被继承人张某的亲生儿子提出了异议,被告李某向法庭提交了一份在孕期时做的遗传基因检测报告,报告中显示李某腹中的胎儿与疑似父本的样本来源者之间存在生物学亲子关系。经过了解,该报告系申请人邮寄样本检测,检测机构并不能确定检测样本的身份归属,所以该检测报告无法采用。
小D是否为张某的亲生儿子关系到本案案由是否成立,李某遂申请亲子鉴定,但被继承人张某现已过世,原被告双方均无法证明其提供的样本系来自于张某的采样,案件一时陷入了僵局。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承办法官回忆起高中生物学过的遗传学知识,遂向当事人了解张某的家族关系,得知张某还有两个亲哥哥。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法官建议由张某的大哥与小D做同一父系血缘关系鉴定。经鉴定,张某的大哥与小D的基因型符合同一父系遗传规律,这也就意味着小D是张某的亲生儿子。
在这种鉴定结果的支撑下,承办法官趁热打铁,用亲情关系打动了原告中小D的奶奶,又站在母亲的角度给原告小A、小B、小C的妈妈做思想工作。如今两位妈妈都要独自抚养孩子,共同的境遇让她们互相体谅,于是初步达成了调解意向。本着方便群众、化解矛盾的想法,承办法官决定帮助原被告两个家庭彻底解决因遗产继承引起的纠纷,经过六个多小时的调解,原被告双方就遗产中除房屋以外的部分进行了分配,最终达成一致,握手言和。
婚姻登记制度不仅保护配偶双方的权益,也保护了下一代子女的继承权、受教育权等合法权益。本案中,如果张某与李某经过了婚姻登记,那么小D就是张某的婚生子女,自然拥有继承权,无需举证证明血缘关系,而李某也会因配偶关系而获得比同居关系更多的遗产。田家庵区法院一直本着自愿、合法、公正的原则,让双方当事人摆事实、讲道理,同时法院提出合理的调解建议,积极促成双方化解矛盾,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事和。(文中张某、白某、李某等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