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武笑天 李亮亮) 近年来,肥西县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聚焦县域战新产业,深入推进人才强县战略,打造“创智汇”人才工作特色名片,走出了一条“环境吸引人才、人才驱动创新、创新提升产业”的转型发展之路。
“创”新思维,主动求变。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工作理念、引育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创新举措,打造“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新局面。创新工作理念,变“等人才找”为“上人才门”。以解决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融入。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实行首问负责制,科级领导结对为人才提供“一对一”服务。畅通“直面人才诉求、关心人才发展”线上互动渠道,实现人才需求线上提交,服务专员当天响应,解决方案周内反馈。今年累计向121名人才提供“一对一”专员服务,收集各类问题诉求150个,办结率100%。创新引才方式,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探索“以赛代评、以赛促引、以赛聚才”的特色引才方式,连续举办7届“创智汇”双创精英挑战赛,探索“赛事奖金+全流程配套服务”,创新开展项目成长分析及“陪跑”等服务,累计吸引758名人才同台竞技,引进培育156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催生专利485项;引进前景好、潜力强的科技创新企业33家,其中15家已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评价体系,变“一刀切”为“多面镜”。建立以品德、能力、实绩和贡献等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根据人才的职业属性、岗位特质、所在领域等实施分类评价,坚决打破过去唯职称、唯学历、唯论文、唯奖项等传统评价指标弊端。譬如评价科技人才,侧重对学术成果前沿性和学术影响力进行考察;评价应用研究人才,侧重对高价值发明专利、行业标准制定等进行考察;评价乡村振兴人才,侧重对经济效益和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能力进行考察。
“智”慧引领,借势聚能。突出打造“聚智、借智、数智”三大平台,以载体留育人才、以人才做强载体。高标准建设“聚智平台”。按照“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现代化运作模式,建成高水平孵化器众创空间12个,吸纳初创企业300余家。积极构建药谷、科创谷、新动谷以及智园、慧园、动力园、CAR园“三谷四园”空间平台,累计投入90多亿元,可容纳近万名人才创新创业。高质量扶持“借智平台”。支持企业加快各级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建设进度,建立各类研发、孵化基地220个。出台专项激励政策,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建立联合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鼓励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今年累计投入超千万元,实现成交额14亿元。高水平搭建“数智平台”。利用“大数据”手段,分类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并从生产经营、团队结构、研发投入等维度人才发展情况进行科学分析研判,及时给予发展要素支持。今年以来,通过数据分析精准对接需求,3家企业获得政府种子基金600万元意向投资,7家人才企业获得各类投资2.16亿元。
“汇”聚要素,深耕服务。着力集聚政策、金融、生活等各类要素保障,为人才提供宜业宜居的优良环境。汇政策,助事业发展。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围绕生活保障热点、创新创业焦点进行顶层谋划、顶层设计,建立“1+N”人才政策体系,从加强人才保障和深化产才融合两个方面,分层分类列出10条48款政策举措,贯穿人才发展全周期,预算资金超9000万元,最大限度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人才福利、创新动力、创业活力。汇金融,活企业血脉。围绕企业资金需求,联合银行、担保公司、投融资机构,创新风险补偿机制,搭建融资对接平台,为人才提供股权融资、银行信贷、上市辅导、财务法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今年以来,通过面对面的融资对接、一对一的贷款服务,已完成高层次人才企业获得银行授信1700万元、投资基金2.16亿元,将14家人才企业纳入上市后备库开展上市辅导。汇民生,解后顾之忧。将人才工作与企业帮扶、产业链党建、营商环境优化等工作结合起来,主动加强与人才的对接、联系和服务,通过“随叫随到、说到做到”的保姆式服务,为人才解决购房租房、子女入学、配偶随迁、医疗保健等生活难题。累计动工建设2900套人才公寓,每年组织人才开展联谊、文娱、疗养、体检等30余项活动,促进各类人才交流、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