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池州 > 正文

池州:真情写在大地上

2022-08-03 11:07:02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yuanxin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王孝纯 记者 袁鑫 ) 池州市东至县红叶村党群服务中心坐落村庄腹地,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中间,是一座“永远跟党走”巨幅旗帜雕塑,鲜艳、庄重、高耸的红旗,在这平畴沃野、十里长风中,似乎不停招展着、跃动着。

站在巨幅旗帜前,彪哥身板挺直、豪情满怀。他说,小满已过,红叶村已小有盈满。一千多亩的油菜、二千多亩的小麦,已进入收割销售的季节,产值将达到百万元;五千亩稻虾综合种养稻田,每天捕获销售一万多斤优质小龙虾,日收入十多万元,正源源不断给村民带来收益……。

彪哥大名汪国彪,是东至县司法局干警,局党总支书记、工会主席、一级主任科员。2021年初,接受东至县委选派,担任东流镇红叶村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这是他连续三次接受县委选派,连续四年在所驻村担任第一书记。

血压药加了量,但血压还是难以降下来。这一次的选派,彪哥感觉肩上担子的沉重。似乎察觉出彪哥异常情绪,妻子说:“还有一年多就要退休了,还这么拼,干什么呀?”彪哥说:“红叶村是一个不一样的村,必须把红叶村搞好,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要对得住组织对我的信任啊!”

红叶村确实是一个“不一样”的村庄!曾经,这里杂草丛生,钉螺密布、旱涝频仍,是一个全县皆知、闻之色变的苦难之地。1974年12月,一场最彻底、最大规模的水土综合治理以红叶村为中心区域拉开帷幕。数以万计党员率先抵达这里,肩挑手挖,以最原始方式开河、筑坝,垦荒。在最艰苦岁月,无数党员把对党的忠诚写在这片大地上。持之数年艰辛付出,红叶村及周边区域得以河湖安澜、钉螺绝灭、形成良田数万亩。时光,在田畴青黄交替变换中流走;嬗变,在红叶村党支部接续奋进中形成。今天红叶村已成为全市的粮仓、全县的富裕村。

第一书记接力棒传递到手中,彪哥第一时间把组织关系转到了村党支部,铺盖、简单生活用品一骨脑拉到红叶村部。如同一滴水,他融入红叶这块土地上。手提包装着《党章》、《党支部工作条例》等,胸前佩戴着党徽,烈日和寒风中,他走访一届届老支书和一户户党员、与他们促膝谈心、重温誓词、共商发展;走访优秀返乡年轻人、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引导他们向组织靠拢。与安徽宏达律师事务所、徽商银行池州东至支行等单位党组织签订联合共建党支部;与县司法局、教体局、市委宣传部等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研究投资20多万元加强党总支活动阵地建设。

把党组织力量凝聚起来,把党员作用发挥出来。2019年,担任软弱涣散党支部侯店村支部任第一书记,他是这么做的,13名党员主动向他提交检讨书,“上访村”变“稳定村”;2020年,担任青山乡中村、双河、梅塘村担任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长,他是这么做的,20多名党员主动参与脱贫攻坚行动中,三个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红叶村,同样演绎着这样动人故事。当第一缕朝阳穿过田野,洒在村水泥路上,71岁又拥有40多年党龄的的操老爹一手握着扫帚、一手捏着簸箕,仔细地清扫着落叶。他是红叶村18名党员邻长责任岗成员之一。村里主干道的清扫、疫情防控和邻里和睦等工作,每天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带头践行人居环境整治和“五清一改”活动,定期清理村内道路及河道附近垃圾,这是全村83名党员门前标牌上郑重承诺。

脚步丈量着村情民意,彪哥仿佛一团火,始终活力充沛、谈笑风生、真诚质朴。打过交道的群众说:“这个书记笑容让人觉得温暖,让人信赖,就像邻家大哥。”坝中组一户张姓居民无功能用房迟迟不肯拆除,影响了人居环境整治,炎炎烈日下,彪哥率工作队一趟趟上门,一次次碰了钉子折回来再去敲门。始终如一的真诚打动了张姓村民,主动拆除了无功能用房,并当面表达内心歉意。排灌组王某和渠东组胡某因解除婚约返还彩礼发生纠纷,在村民说事亭里,彪哥以案释法,以理服人,最后双方自愿做出让步,握手言和。

关注关心监测户生活状况是彪哥的内心牵挂。长河组詹善中因病致家庭生活陷入困顿,一次次登门谈心,帮助落实监测户享受的政策,逢年过节还带来礼物,彪哥的暖心树立了生活的信心。这样的脱贫户有39个,他们时刻都在彪哥的心中。时日久了,一声“彪哥”成了群众对他的称呼。这,包含着沉甸甸信任和敬重。这份信任和敬重来自他带领的党组织创造出无数个成绩。土地接续流转,引进23家特色小微企业,成立红叶村第一家农家乐,开通全省第一家村级小龙虾交易市场,等等。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2021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0多万元。

村里面貌焕然一新,新建了为民服务中心大楼,建起了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法治文化公园、廉政法治文化长廊、村民健身广场、农机大院、传统孝道文化墙等。新修通了村中心3500米的双车道柏油路并绿化了主干道两侧,量身定制重新修订了《村民公约》竖立村口和村中央。央视财经频道记者来了,拍摄了《我们家乡有特产》专题片;省市各级领导来了,实地观摩调研;无数兄弟村党组织来了,汲取发展的成功经验。红叶村变了。由水灾虫疫的苦难之村变为省级美好乡村样板点、安徽省首批50个“三变”改革工作典型示范村。不变的是,一批批向彪哥这样把真情写在大地上的共产党员,仍在踔厉奋发,赓续前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