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从不酿春愁,翘首高天傲劲秋”的朝天椒,带着“老去辣浓红似火,风风雨雨不垂头”的品性,深受百姓喜爱;无辣不欢的市场里,更需要它“撑场面”。
蓝空白云下,红绿相间中,一排村民正在采摘鲜红的朝天椒,眼里的笑盈盈宣示着丰收的喜悦。在亳州市谯城区芦庙镇芦庙村,千亩椒田绿映红,红绿扶将一丛丛。
“红得发亮的这些朝天椒,品种为艳红,是单生椒。”种植大户王振峰说,这个品种红了叫艳红,青时叫艳青,可根据市场不同的需求而采摘。不仅有艳红,在另外一块25亩地的试验田上,种植着82个朝天椒品种。“这些品种的种子一部分是政府提供的,一部分是从全国各地搜集而来的。”王振峰说,“到时候将选择一些高产的品种大面积种植。”
王振峰种植辣椒已十多年,刚开始也只是几十亩,而现在加上合作种植的,达到七八百亩。近些年,随着朝天椒行情越来越好,加之政府的扶持力度大,王振峰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收益在百万以上”。
在芦庙镇,不时可以看到麦套和蒜套朝天椒,郁郁葱葱的。据芦庙镇党委书记董衡介绍, 在这种套种模式下,不仅能有效确保粮食安全,也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芦庙镇朝天椒种植平均亩收入在4000元左右,高的可达万元,预计今年朝天椒种植平均亩收入要在8000元左右。“现在正处于产销两旺的时候,你看,经常有全国各地的电话打过来要订货,很多都是几十吨几十吨的订。”董衡指着手机说。
据了解,谯城区共有3.4万户农民种植朝天椒。目前,谯城区已经掌握了小麦——朝天椒、玉米——朝天椒、中药材——朝天椒、蔬菜——朝天椒等多种套种模式栽培技术,在有中药材种植习惯的乡镇发展白芍、牡丹等中药材套种朝天椒,在有大蒜种植习惯的乡镇发展大蒜套种朝天椒,在有马铃薯种植习惯的乡镇发展马铃薯套种朝天椒等。2022年,全区朝天椒种植面积30.7万亩,仅套种面积就达19.5万亩,其中小麦套种面积12.9万亩。据农业部门测产小麦套种朝天椒每亩小麦减产50公斤左右,但朝种植天椒可以助力农民每亩增收5000元左右。
不仅鼓励规模种植,在怎样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增加辣椒产品附加值上,谯城区也在积极探索中。正如王振峰的梦想,不单单是做初加工,更想在精加工的路上跃马扬鞭。(文:殷艳萍 | 部分图片由刘勤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