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讯:住房是民生之本,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石。记者从合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了解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市住房公积金的发展按下“加速键”,进入“快车道”。
数据显示,2012至2021年间,合肥市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由59.23万人增长到137.7万人,年度缴存额由65.22亿元增长到204.6亿元,年均增幅达到15%,10年累计缴存1236.08亿元,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已占“半壁江山”。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人员等新市民如今已被纳入缴存范围,享受住房公积金低息贷款。
与此同时,合肥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种类已从购房、还贷和退休区区几种发展到支持大病、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近20种,为缴存职工住有所居、住有宜居提供更多支持。年提取额由2012年的38.5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48.37亿元,住房消费类提取占比保持在八成以上。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合肥市分别于2020年和2022年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为此,合肥市住房公积金开通网上办理缓缴业务渠道,按时足额缴纳住房公积金且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暂缓缴存住房公积金,到期后进行补缴,减轻企业复工复产负担,帮助企业渡过暂时的难关。企业缓缴期间,缴存职工正常提取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不受影响。受疫情影响的缴存职工,不能正常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作逾期处理,不作为逾期记录报送征信部门。
为保护刚性需求,合肥市出台系列政策,严查房地产开发商拒绝或变相拒绝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行为,贷款向首套房、中小户型、中青年和低收入缴存职工倾斜。
在过去的10年间,合肥市住房公积金累计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20.03万笔、753.17亿元,其中首套房占比89%,中小户型占比95%,40岁以下购房占比78%,中、低收入购房占96%。贷款门槛由正常连续缴存12个月缩短至6个月,贷款期限由最长15年增加到30年。2022年,提高了首套首贷刚需群体贷款上限,单职工由45万元提高到55万元,双职工由55万元提高到65万元,保障刚性需求作用发挥明显。
此外,合肥市住房公积金还借助“数字东风”,正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目前,合肥市住房公积金已完成与合肥市大数据平台对接,通过与房产、民政、社保、公安、银行等多部门数据共享,近一半业务已实现无要件办理。2022年,除贷款面签业务外,其他所有42项业务全部实现全程网办,实现住房公积金业务“一次不用跑”和“全程网办”,假日期间“7X24”全时办理不打烊。(记者 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