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网讯:10月9日,记者从安徽省民政厅获悉,为有效解决空巢、高龄、失能等老年人做饭不安全、吃饭不方便、做一次吃几顿不健康的问题,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经过深入调研,组织实施老年助餐服务“暖民心”行动。目标是到2022年底建成6050个老年食堂(助餐点),2023年新增2500个,到2025年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6018个,服务超过450万人次。
据悉,目前,全省已建成的老年食堂(助餐点)中,依托养老服务设施的2352个,占比39.1%;依托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2044个,占比34%;依托餐饮企业的409个,占比6.8%;依托单位食堂、中央厨房等其他形式的361个,占比6%;新建的852个,占比仅为14.1%。盘活存量资源,发挥现有养老服务设施作用。发挥市场作用,探索灵活多样的助餐服务模式。
同时,着力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吃饭难问题。选择留守老年人多、居住较为集中且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行政村或自然村设立老年食堂(助餐点),积极探索邻里互助等模式。芜湖市采取“村部食堂+”、“养老服务站+”、“敬老院+”、“合作社+”等模式开展农村助餐服务。广德市横岗村老年助餐点实行积分制,鼓励低龄老人在就餐过程中照顾高龄老人,实现爱心传递。涡阳县一对90后年轻夫妻创业有成后,免费为全村留守老人提供助餐服务,每天服务近60人,已经坚持了5个多月。
截至9月中旬,全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助餐补助26486万元(主要是根据老年人经济困难程度给予适当就餐补贴),带动社会资本投入15400万元。募集了2000余万元捐赠资金支持老年助餐服务,其中省慈善总会募集资金1000万元。同时,广泛动员引导志愿者参与老年助餐服务。
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把助餐服务与其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结合起来。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老年食堂(助餐点),在非就餐时间开展知识讲座、健康咨询、文体娱乐、社交互动等活动,让餐桌同时成为“书桌”“茶桌”“棋牌桌”。助餐服务不仅较好地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问题,还为老年人提供了情感交流、精神慰藉、社会参与的“精神大餐”,受到广大老年人的热情欢迎和拥护。(记者 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