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安徽 > 正文

到2035年,合肥高新区将基本建成“世界量子中心”

2022-09-25 20:04:17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江亚萍   

安徽财经网讯:到2025年,诞生若干颠覆性技术,产生一批全球首创产品,突破不少于7大类50项卡脖子技术,上市企业突破6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少于100家……记者从合肥高新区获悉,该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行动方案正式发布,其中,到2035年,该区将成为全国首个以量子产业为领先标志的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基本建成“世界量子中心”。

“八大领先行动”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目前,合肥高新区已连续8年稳居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前十名,先后两次位居火炬综合排名第6位;2018年4月,被科技部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跻身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国家队。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的企业共计 77 家,数量仅次于北京中关村位居全国第二位。R&D强度达13.8%,位居全国前列。

据介绍,合肥高新区将以建设未来产业创新改革试验区为核心,实施八大领先行动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聚焦源头技术挖掘、高校 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未来产业人才培养、新技术应用场景建设、有全球比较优势的未来产业政策支持,来实现合肥高新区未来产业培育的新篇章。

在战略科技引领行动中,高新区将加快建设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通过建设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探索量子科技跨学科交叉研究。全面推进天都实验室运行,全力支持“科大硅谷”建设,发挥创新联合体作用,打造全球科创研究集聚区。

此外,合肥高新区还将实施创新尖峰攀登、领军企业飞跃、未来产业探路、高端人才引育、未来生态孵育、协同开放链接、创新文化先行等行动,建设全球一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未来产业探路,高新区将建成“世界量子中心”

目前,合肥高新区既关注并走通了从科学到技术到产业化的创新路径,同时依托原始创新优势主体,持续突破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创造多个全国乃至全球的首创产品。合肥高新区已成功培育了量子科技、人工智能、未来能源等未来产业,人工智能及智能语音多项技术国际领先,量子产业稳居全国第一,未来能源中光伏产业已实现全产业链覆盖,光伏控制、逆变设备出货量稳居行业首位。

“到2035年,合肥高新区将成为全国首个以量子产业为领先标志的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基本建成‘世界量子中心’,实现从国内领跑到世界领先。”合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将跻身世界前列,在多个领域涌现一批拥有行业话语权的世界级头部企业,形成若干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未来产业集群。

未来产业探路,合肥高新区将加快建设世界影响力的制高点。据悉,该区将以打造“世界量子中心”为目标,围绕“2+2+X”产业发展方向,培养世界级未来产业群集,勇当全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探路先锋。

自主创新,突破不少于7大类50项卡脖子技术

持续涌现一批颠覆性技术、持续诞生一批世界一流企业、超前布局若干引领世界发展的未来产业、汇聚全球顶尖人才、打造世界级创新创业生态、具备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合肥高新区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将以实现全球科技引领、企业引领、产业引领、人才引领、生态引领、文化引领为奋斗目标。

记者了解到,到2025年,合肥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将诞生若干颠覆性技术,产生一批全球首创产品,突破不少于7大类50项卡脖子技术,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成果转化率达20%以上,R&D强度达15%。同时,该区计划引培若干家世界一流科技领军企业,“双五”企业不少于50家,“双十”企业不少于10家,上市企业突破6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少于100家,校企协同企业超千家。

在产业引领方面,2025年,合肥高新区部分细分科技领域将达到全球领先水平,量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相关企业总数突破100家,空天信息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相关企业总数突破200家,再形成2至3个50亿元产值的未来产业集群。

此外,合肥高新区将形成风投创投聚集区,风投创投基金规模超4000亿元,聚集不少于10个原始创新平台、50个新型研发机构、50个小试中试平台,孵化载体面积超千万平方米,打造不少于50个创新综合体。(顾任玲 记者 沈娟娟)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