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下午,来自安徽农大、省农业农村厅的专家们,在位于合肥市长丰县下塘棉种场的水稻试验田里,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研究的四系杂交水稻技术”进行“观摩研讨”。这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团队经过近二十年潜心研究而成的成果。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种水稻稻穗大,颗粒饱满,整个稻田在阳光下呈现出金色的光芒。据专家介绍,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就是杂交水稻。所谓四系杂交稻育种,就是通过四系配套利用杂种优势的水稻新品种,四系配套是指温敏核不育和反温敏核不育近等基因系杂交产生永久温敏核不育系,永久温敏核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生产杂交稻种子用于大田种植,永久温敏核不育系不像三系不育系那样可以循环用于不育系生产,故比三系多一系为四系。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杂交稻不仅使中国粮仓充满底气,也在不断提升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杂交水稻主要是利用水稻雄性不育系作为遗传工具,生产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种子。但是,无论三系还是两系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缺陷或不足,三系配组不自由,遗传背景单一,一些母本还高温自交结实影响种子纯度。两系不育系育性易受低温影响,在杂交种子生产中往往出现夏季“打摆子”现象,导致制种失败或低纯度种子降低大田水稻产量。
有关专家介绍,基于永久温敏核不育系的四系杂交稻技术的优点就在于:
(1)降低风险。解决两系制种“打摆子”的问题,解决细胞质单一的遗传问题,解决了知识产权维护难的问题,在降低生产风险的前提下,促进杂交水稻产业发展。
(2)提高效率。配组自由,提高强优势组合选育效率;异交性状优良且抽穗期温度湿度等生态条件优良,有利于提高制种产量,降低杂交种子成本。
(3)设计平台。将抗病或抗逆不同的等位基因分别导入温敏核不育系、反温敏核不育系和恢复系,培育多个有利基因的多系杂交组合,提高杂交品种的水平抗病性或抗逆性。
(4)拓展研究。深入研究水稻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机理;从不育途径探讨水稻由籼向粳进化的途径;从热敏基因入手,逆向或同源研究水稻耐热性。
据悉,本次科研攻关育种成果丰硕。其中永久温敏核不育系3个,如天1125M、丰1129M、农1162M。桥梁亲本13个,如C9311、B9311等。还有恢复系12个,如来福占、来门特等 。表现优良的组合有11个,如N1162M/来福占等。
有关专家说,该四系杂交稻技术将助力水稻增收,打造新农村金色“稻”路,助力乡村振兴。(刘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