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孙炜 记者 李世宏)怎么讲好六安故事?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靠什么“突围”?日前,一场由中共六安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举办“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2022年“六安故事荟”大赛,有爷爷与土地的一生,有扶贫干部的辛苦奔波,有抗疫一线的艰辛感动……大赛不仅当场“收获”了12位“故事大王”,还达到了热度口碑双丰收的效果。
高能赛制 倒逼无限潜能
据了解,此次比赛与常规的演讲比赛有所不同的是,这次六安故事荟采取创新赛制,给选手带来不同寻常的压力,也给观众带来了新奇有趣的观赛体验 。
比赛现场12位经历过初复赛选拔的选手显然能力出众,面对超级高能的赛制,即使“压力山大”,也能展示出了惊人的实力,不仅能侃侃而谈,有些人甚至“开口就是满分作文模板”。这场比赛中,他们大秀口才,大显身手,高手们相互切磋,学习进步,尽显“王者风范”,让人大呼“过瘾”。
比赛流程首先是常规的选手展示环节,进行5分钟的自备故事讲述,紧接着就是即兴展示,选手需要在台上随机抽取故事材料,根据材料主题进行100秒短暂思考,极限压榨潜能,再用3分钟讲出一个好故事。 对于100秒的即兴展示环节,不少参赛选手直呼主办方“坑挖的有点大”。
确实,面对台下众多观众和摄像头,选手们本就紧张,还要临场用短短100秒的时间构思一个逻辑完整、主旨深刻的故事,再流畅有感情的讲出来,切切实实考验着选手们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文字功底,更能显示出他们的真材实料。
复赛中的排名和最终决赛的排名,有了颠覆性的变化。看着这样的比赛,即便是被淘汰的选手,也打心眼儿里佩服,表示“输的心服口服”。
31万人参与 喜闻乐见
此次“六安故事荟”举办方采取的是现场观看、网络直播和录播共同进行的方式开展。现场观众听得尽兴,网络观众更是参与感满满。网络直播人数高达31.4万,点赞量达1.8万,评论区更是刷屏不停,可谓是火爆异常。
此外,打分采取专业评委打分加观众评审团打分相结合的形式,兼具专业性和民主性。评审团在每位选手的讲述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可以选择举起点赞牌给分,或者是不举牌。网络观众们也热烈地在评论区留言打分,讨论选手们的表现情况。
30名评审团每人一分,他们的喜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选手们的比赛结果。这样的打分形式,不仅是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也正是积极响应了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要求,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故事讲道理,让故事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春风化雨感染人心。
人均0.31元的成本 很难不赞
如何将有限的预算用出100倍甚至1000倍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发挥活动本身的传播效果,以此来推动六安市社会文明建设,才是“六安故事荟”成功和胜利的标准。
现如今,年轻群体对传统宣传方式感到疲乏、活动现场承载力有限、疫情反复影响人员流动……想要获取更庞大的受众群体、取得更显著的宣传效益,必须转变思路——利用“创新”快速引流。
此次“六安故事荟”如果依照传统宣传活动来举办,受众覆盖面仅限于现场的几十上百人,那人均宣传成本将高达500元。而采取网络直播的形式能大幅度扩大宣传基本面,同时新颖的比赛可以吸引到大量观众。31.4万观众意味着,人均成本降低至0.31元,收益扩大了1600多倍。用同样的活动预算获得了呈几何倍数增长的宣传效益,大大降低了宣传成本。在这其中,全新的比赛形式,不同的观赛模式,都在为“六安故事荟”的巨量传播推波助澜,达到创新谋发展,创新求突破,创新出效益的效果。
从“要我讲” 到“我要讲”
好的故事能触动人的心弦,优秀的讲述者能让故事深入人心,而创新的赛制,能激发更多人的讲述欲。让更多人从被动地被推上去比赛,到主动地“我也想上去讲讲”。
12名选手的自备故事已经足够惊艳动人,有爷爷与土地的一生,有扶贫干部的辛苦奔波,有抗疫一线的艰辛感动……紧接着即兴讲故事,14道围绕“红色文化”、“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奋勇争先”、“乡愁”、“美食”、“廉洁”、“文明”等即兴命题,主旨突出、范围覆盖面广。
没有闭门造车的弊端,也少有隔鞋搔痒的空话,选手们从火热的实践中联系实际,临场组织语言讲述生动的故事,以口语化的表述、纯真的情感,每一个故事都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充满力量。一个动人的好故事,往往胜过一堆空泛的大道理。
选手们从开始的犯难到临场的突破,让在场所有的观众为之惊艳,原来比赛还可以这么玩。让人不禁向往,“如果是我上去讲,我会讲什么,是不是也能讲得好讲得妙”。许多观众都跃跃欲试,在评论区留言:“好希望自己也能准备一下去参赛!”,“每个选手都很优秀,如果我去参赛一定也会更进步!”、“压力大动力大,好想挑战一下自己”……
从“要我讲”到“我要讲”的转变,是故事的感染,是选手的引导,更是赛制的突破,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在生活中实践中,讲六安故事,讲好六安故事。
办一场比赛 建一支队伍
“六安故事荟”大赛还有一个特殊环节,颁奖仪式上,中共安徽省委讲师团副团长年四华为获奖选手代表授旗。中共六安市委讲师团以本次大赛的12位获奖选手为基础,成立了市民宣讲团。市民宣讲团突出群众主体,“百姓讲百姓事,百姓讲百姓听”,希望用普通市民的视角和语言挖掘大家身边的人和事,让群众乐于听讲,让简单的道理更加深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在每个六安人的心中。
据了解,将来,这支优秀的队伍将发挥他们的特长助力宣传工作,用扣人心弦的故事和引人入胜的声音,把新时代的思想和精神传递给广大市民,为推进六安城市建设发光发热。同时,这支队伍,不仅仅12人。这场六安故事荟有着庞大的观众基础,高能有趣的比赛吸引观众,更会激发观众。受到比赛与故事的影响,200名现场观众与31.4万网络观众也会潜移默化,成为无名的市民宣讲团,撒播下充满生机的种子,发出精神文明的树苗。
据主办方介绍, 这是一场创新的比赛,成功打造出观众觉得“好看”、选手比得“过瘾”、对手觉得“服气”的“六安故事荟”。比赛发掘的“故事大王”们将继续发光发热,为讲好新时代六安故事,展示好六安形象,凝心聚力,贡献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