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赵永莉 特约记者吴传贤) 为解决婴幼儿“托育难”、公办园“入园难”和家长按时“接娃难”等急难愁盼问题,7月29日,淮南市教体局和市卫健委联合召开“暖民心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市教体局副局长王国明,市卫健委二级调研员王克山分别就《安心托幼行动方案》和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工作进展情况作主题发布。
王国明介绍,为解决婴幼儿“托育难”。《方案》)对照托育“千人托位数”及“健全婴幼儿托育体系”的目标要求,计划到2025年,全市总托位数达1.77万个,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其中,2022年新增托位数4000个,2023年新增托位数5500个,2024年新增托位数3200个,2025年新增托位数3000个。
为解决公办园“入园难”。按照“就近便利入园”原则,计划到2025年,全市新建公办幼儿园26所,新增学位7020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7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低于90%,学前教育“大班额”基本消除,形成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其中,2022年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276个,2023年新增公办学位3255个。
为解决家长按时“接娃难”。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实现幼儿园延时服务全覆盖。到2023年春季学期,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幼儿全覆盖,家长按时“接娃难”问题基本解决。到2025年,全市幼儿园延时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方案》聚焦三个方面提出了九项具体举措,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普惠性托育机构,按标准补齐配全小区托位,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多渠道提供普惠托育服务,降低群众托育成本。同时,加快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工程,多途径增加公办学位供给,支持民办园普惠发展。
同时,优化幼儿园布局,城镇幼儿园按照300—500米服务半径,在人口密集地区加密规划布局一批幼儿园,满足就近入园需要。将延时服务的时间明确为一周5天,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适应。
另外,完善补助政策,明确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延时服务、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补贴标准,明确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目标激励政策。在人员和办园成本两方面重点保障,同时要求落实土地划拨和各项税费、价格优惠政策。
王克山介绍,托育服务是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2022年,市下达县区新增托位任务4000个,目前已完成3911个,完成率97.78%,完成备案3095个。多举措切实解决普惠托育供给少、群众“托育难”问题。
建设普惠托育机构。从2021年起,各县区每年完成新增托位建设任务,财政上按照每个托位2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经费,市辖区由市、区财政按照5:5比例分担,寿县、凤台县自行承担,各县区每年至少建成1个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并积极开展“一乡镇(街道)一普惠”试点;全市每年建成2—3个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到2025年,每个县区公办独立托育服务机构不少于1个,每个乡镇(街道)都有普惠性托育机构,省级财政重点支持其中的县级公立独立托育服务机构建设,每个托位按1万元的标准予建设补助。
多渠道提供普惠托育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利用公共服务设施、闲置场所等资源举办托育机构,鼓励以委托或购买服务方式办成普惠托育机构。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设立临时托育场所,并向周边托育机构提供育儿支持。支持大型园区、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托育服务,有条件的可向居民开放。参照幼儿园标准,普惠托位按照公办不低于600元/生·年标准给予补贴,民办普惠性按照不低于400元/生·年标准给予补贴,由市县财政承担。
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公办幼儿园举办的托班原则上提供普惠性服务,新建和改扩建的公办幼儿园均应开设普惠性托班。完善公办幼儿园办托班管理制度,制定托班硬件、师资、招生和经费保障等标准和规范。鼓励有条件的民办幼儿园开设普惠性托班。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到2025年,实现各县区不少于30%的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