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赵永莉 特约记者吴传贤) 7月15日,淮南市召开“暖民心行动”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市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慎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怀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二级调研员陈先林分别就快乐健身行动方案进行解读。
杨慎红介绍,日前,市委办、政府办发布了淮南市《暖民心行动方案》,部署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把“快乐健身行动”作为暖民心行动之一高位推进。
《方案》围绕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次组织问卷调查、座谈讨论,准确了解群众健身需求,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加强小区健身器材检修维护、查漏补缺;加快城市健身步道建设,推动城市公园步道系统连点成线、互联互通;利用城市空闲地、老旧厂房等资源,推进15分钟健身圈建设。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常态化举办喜闻乐见、简便易行、参与度高的赛事活动。开展体育项目培训,教会群众基本运动技能。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走进基层、深入一线,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快乐健身。实施快乐健身行动,就是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健身活动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实施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快乐健身举措,真正实现快乐健身、健身快乐。
《方案》围绕增加场地设施、丰富赛事活动、压实工作责任等3个方面开展工作。并提出,2022年,计划新建改扩建体育场地设施174个以上。新建大通区全民健身中心、八公山区体育公园。试点新建“百姓健身房”1个。建成寿县、田家庵区2个科学健身指导中心。改造1处室内游泳馆,位于八公山区建北路佳城国际大厦三层,改造1处体育综合体,位于田家庵区龙湖南路。发放体育消费券100万元,引导群众积极健身、快乐健身。协调自规、住建、林业等部门,利用城市空闲地、老旧厂房、闲置商场、公园、沉陷区等空间资源,计划建设体育场地设施。
到2023年,全面完成全市居住小区和行政村现有健身设施的维修、改造和提升,以及未配建健身设施小区的配建工作,基本实现城乡居民身边健身设施全覆盖。实现县区级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全覆盖,推动健身场所和晨晚练点科学健身指导全覆盖,创新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模式,开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学健身大讲堂。推进全民健身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家庭“六进”活动。
到2025年,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4个以上,新建改扩建全民健身中心4个,新建社会足球场地20个,配建冰雪项目1个,新建全民健身步道和城市绿道不少于200公里。改造建设城市“口袋体育公园”不少于30处。
吴怀刚介绍,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贯彻落实淮南市全民健身计划和快乐健身行动方案,加强规划引领,大力提升健身资源供给水平,持续完善体育健身规划布局,努力打造“覆盖广、标准高、设施全”的全民健身新格局。该局高度重视体育规划,无论以前的城市总体规划,还是新编制的淮南市国土空间规划,体育用地、体育设施和城市健身步道均纳入规划中。市、县每年将全民健身建设用地纳入年度供地计划,有序保障体育项目落地。结合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该局统筹设置市级、县区级、社区级三级健身体系。
该局在规划编制和审查审批中,严格落实体育规划各项要求,各项指标均不低于国家及省市各项规范标准。居住用地的控规编制和修规审查审批均严格依据相关文件要求,配置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健身步道、健身器材设施等。对于新建居住小区,严格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 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一些小区还规划了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大中型多功能(球类)运动场地、健身房、五人制足球场等体育健身场馆。鼓励居住小区设置夜光跑道、饮水点及休憩设施等,不断提高社区健身品质。在市总工会二期、北京师范大学淮南实验学校等公共建筑项目内还规划设计了游泳馆等体育建筑。在各个公园规划设计中,规划设计了健身步道和设施,落实了体育公园相关理念和设计内容。在主次干道交叉口,规划了很多口袋公园、街头游园,设置体育设施。
陈先林介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根据《方案》,立足工作职责,以完善便民基础设施为出发点,统筹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园林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改造居住小区和全民健身步道建设。
完善城镇老旧小区设施配套。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为抓手,按照“应改尽改、应建尽建”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布点。2022年,全市计划改造169个城镇老旧小区,拟建文化休闲广场45处,局部小区绿化提升改造30处,为居民健身必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设备。
推进公园健身步道建设。结合该市自然地理条件,推进改造和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品质较高的城市公园,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2022年完成了五一公园改造、中央公园提升改造工程(一期)、E水系公园南片区等3个城市公园新改建工程,修缮现有公园健身步道6.2公里,新增公园健身步道1.4公里。
推进城市绿道建设。结合城区水系治理项目,沿着城区水系新建滨水健身步道。实施谢家集涧沟滨水绿道项目,新建滨水步道1.5公里;开工建设万向路、沿山路、九大采煤沉陷区项目区内健身步道项目,可新增健身步道8.68公里,现已完成6.5公里。
提升街头游园功能。按照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开工建设龙吟湖公园、机床厂游园、广场北路游园、金三角游园、档案馆游园、农委游园、东津大道交口游园、中央绿轴公园等游园,同步配套健身步道16公里,现已完成9.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