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24H > 正文

安徽理工大学“百人百村”理论宣讲江淮行实践团走进淮南市夹沟镇林场村

2022-07-01 13:35:18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赵永莉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安理轩 赵永莉 特约记者吴传贤) 6月25日下午,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团委书记杨志华率师生一行24人赴淮南市潘集区夹沟镇林场村开展调研宣讲活动。调研前,实践团收到夹沟镇党委书记秦玉芳、镇长黄杨的亲切接待。驻林场村第一书记杨伟、村支部书记刘志娟、全村党员同志和2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了宣讲会。

会上,宣讲团团长、化工学院学生会主席吴梦伟向与会成员解说十九大以来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等,细致地向村民讲解疫情防控措施、乡村振兴政策等内容的要义,特别是结合夹沟镇近年来通过产业扶贫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危房改造、饮水工程等务实举措,讲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初心与伟大实践,与村民们共同畅想夹沟镇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

“党的政策好,这几年我们村的路硬化了,自来水通了,政府帮着修旧房、盖新房,建立了村史馆,还给贴息贷款,建起了蔬菜大棚,老百姓的生活确实是越来越好了”,听宣讲队员讲到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林场村孙大娘感慨地说。

宣讲结束后,实践团参观了村史馆,并在举行了安徽理工大学美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农耕时期的犁耙锄头、熊猫牌黑白电视机、购销体制下的粮油票……在夹沟镇林场村村史馆,一件件被岁月打磨、凝聚着年代记忆的老物件,承载着浓厚的乡情。实践团指导老师、安徽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团委书记杨志华说:“煤油灯、铁叉、石磨、耙子、粮票……一件件老物品,一幅幅老照片,无不记录着当时知识青年在广阔农村拼搏奋斗的光辉业绩。林场村特色的村史馆是乡土文化传承的载体,我们通过建立美育实践基地,让大学生感受农具之美、乡土之情,用乡土文化、乡愁文化提升大学生审美情趣,感悟劳动之美”。

在老党员陶传让家里,实践团带来了牛奶、食用油等慰问品,并现场进行宣讲。“如何推动林场村共同富裕?村里养老工作怎么落实?塑料大棚种植什么最畅销?……”热烈的讨论声和掌声从陶传让家里传出来。

“收获很大,感谢理论宣讲团分享的金点子。如果我们村扩大种植草莓、酥瓜、小果的话,村民致富就多了条途径,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会增加……”林场村村委会主任陈军眼中满是期待。

“百人百村”理论宣讲江淮行实践团作为国家级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秉承“宣讲团进村,思政课下乡”的理念,按照“组建200人宣讲团,走进200个自然村,覆盖15个地级市,受众5万人规模”的宣讲,围绕“扬志气:结合红色故事阐释伟大建党精神、讲骨气:结合乡村振兴弘扬“四个自信”、增底气:强化宗旨意识提升前进动力”三大目标,通过挨家挨户分以发海报、宣传册、上门宣传等接地气的形式,面对面开展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宣讲活动。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