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 (赵永莉 特约记者吴传贤) 5月29日上午,淮南市新闻办召开全市2022年食品安全工作新闻发布会,淮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四级调研员王涛,淮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王旭,淮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王少明,淮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舒军生分别就该市2022年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发布。
据介绍,今年以来,淮南市市场监管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党政同责,践行“四个最严”,防风险、守底线、惠民生、促发展,持续完善监管机制、创新工作举措、强化日常监管、依法严惩违法违规行为,不断推动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向纵深开展,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群众食品安全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深入开展专项行动。淮南市市场监管局严格按照国家总局、省局统一部署,强化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风险意识,把“守查保”行动作为贯穿全年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结合全市食品产业发展和日常监管实际,聚焦“七个环节十大领域”,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深入查摆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15000余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5117家,发现问题733项,完成整改654项。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分别制定了《淮南市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淮南市疫情防控期间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防御工作预案》《淮南市疫情防控期间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预案》等方案预案,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无死角无盲区。食品各环节分别根据本环节特点,建立了风险隐患清单和重点企业、重点业态或品种、重点区域风险隐患工作台账,市局各科室针对以上三个重点和本环节总体情况,加强对县区的监督指导,分类分级施策监管。
生产监管规范严格。一是按照“一企一档”原则督促企业建立食品生产安全风险、措施和责任清单,在企业自查基础上,结合监督检查、抽检监测、投诉举报等信息,形成企业风险隐患清单。目前已搜集174份清单。二是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淮南市寿县、八公山区和潘集区作为豆制品食品生产单位重点整治区域,进口冷链食品、糕点、大米、小麦粉、豆制品列为重点整治品种,因时因地开展隐患排查、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工作。三是强化高风险企业监管,及时处置安全隐患,对3家2021年抽检两批次不合格企业和1家2022年抽检三批次不合格企业派出核查处置“流动诊所”,加大技术专家帮扶力度。注销2家2021年抽检两批次不合格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
流通监管持续深化。一是加强进口食品疫情防控,强化“五全”闭环管控。针对进口冷链食品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点单位、重点时段,实施一企一台账,全面排查突出问题,逐一解决风险隐患,立案查处冷链食品违法案件19起、移送公安6起。二是开展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将农村市场假冒伪劣食品治理工作作为农村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完善农村市场食品安全治理机制,提升农村市场食品保障能力和水平。三是开展流通环节专项检查。将校园及周边食品销售经营者列入高风险等级监管,实施全覆盖、高频次监督检查。检查校园及周边销售者601户次,食用农产品经营者461户次,商场超市307户次,农贸(批发)市场168次。检查发现风险隐患123个,化解风险114个,责令限期整改59个,责令限期整改59家。
餐饮环节整治有力。一是全力构建校园食品安全网,对全市796家持证学校食堂进行全覆盖检查,排查出风险隐患227条,立案7件。目前全市已形成成熟的“三级检查制”,即学校对标对表全面自查、县区全覆盖检查、市级全方位督查。二是全力构建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网,全面推广网络餐饮服务食安封签,全市现有入网餐饮企业6159家,全部使用“食安封签”,食安封签使用数量215万份,占外卖总单数的比例86%。三是全力护航疫情期间隔离点供餐食品安全。疫情期间,全市共有79个供餐单位,为121个隔离点供餐,每餐提供餐食约9000余份。市场监管部门与供餐单位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紧盯安全隐患,强化餐饮操作规范,通过采取视频巡查+实地检查+企业自查等组合方式,排查防控风险隐患。
特殊食品从严监管。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市市场监管局、市委老干部局、市民政局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下发了《淮南市保健食品科普宣传“进老年大学、进养老机构、进干休所”活动方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保健食品科普宣传“进老年大学、进养老机构、进干休所”活动,编印了特殊食品宣传手册6000份。二是严格督查检查,按照市局“守查保”包保县区工作要求,对经开区益益公司开展了1次年度监督检查。督促益益公司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夯实食品安全基础,严格全过程管控,严把婴配产品质量关。三是推进提升行动,结合特殊食品专区专柜经营示范店和示范街创建工作,重点检查特殊食品专区专柜销售、进货查验、标签说明书与注册备案内容一致性、保健食品消费提示等落实情况,组织开展督查检查特殊食品经营单位600余家,对特殊食品违规经营行为下发了当场处罚决定59份。
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一是开展元旦、春节打假(“两节”打假),组织参加了省局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及时下发了两节打假工作通知,为进一步督促两节打假工作,下发了两节打假工作情况简报,及时向省局报送工作小结、总结、案例等。2022年1月6日市场局执法人员与淮南市公安局公联合行动,成功捣毁制售假酒窝点及仓库6处,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33名,查获散装原料白酒5000余公斤,各品牌白酒包材及配件20000余件,各类白酒生产设备9台,查扣伪造五粮液、古井、口子窖、洋河等品牌成品白酒1500箱,货值金额达1050万元。两节期间,全市各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共计出动执法人员14400余人次,检查各类市场经营主体7193户次,检查生产加工单位472家次,开展网上监测网站、网店4786家次,网上监测商品信息841条次,共立案查处541件,结案485件,涉案货值1173余万元,罚没款437余万元,抽检商品11类262批次,有效的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行为,进一步净化了节日市场。二是开展了无底线向未成年人营销食品专项执法。制定下发了《淮南市场监管局关于开展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食品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检查重点,多次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检查,为使人们认识到低俗包装、伪劣食品等对未成年人造成的身体伤害和心理伤害,发放致经营者一封信600余张,利用政府网站、报纸等媒体发布《抵制“无底线营销”食品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在报纸上开辟了专栏,集中宣传无底线营销食品对未成人的危害及专项治理工作成效,利用电视采访的机会呼吁社会各界要坚决抵制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食品,利用QQ群、微信群向未成年人家长及食品生产经营者宣传无底线营销食品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同时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等。专项治理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4000余人次,检查电子商务平台284个次,检查食品经营主体1650户次,立案15起。三是强化案件办理。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以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执法办案整体效能,突出大要案查处、行刑衔接、检验检测、风险防控等方面重拳出击,实行“月统计、季通报”,案件查办工作实现了增量、提质。截至5月底,共办结食品案件382件,案件总值36余万元,总罚没款242余万元,其中移送公安19件,有力的震慑了食品领域违法犯罪分子。
抽检监测扎实推进。2022年,市场监管部门加大抽检监测力度,均衡、快速推进年度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任务。截至目前共完成抽样4458批次,完成检验2898批次。严格按照《安徽省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规定》,对于不合格和问题食品核查处置工作坚决做到“五个到位”。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市场监管局抽调技术专家成立核查处置“流动诊所”,为抽检不合格生产企业上门“会诊”,帮助企业找原因,查症结。目前,共为两家企业开展“流动诊所”上门服务,发现存在问题7项,导致产品不合格的原因6项,开出整改措施6项。督促企业将整改措施落实到位。市局与县区局联合开展“你点我检”民生工程,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通过对问卷的整理、汇总,共确定抽检品种40个。持续推进抽检结果信息公示以及公示信息上传工作, 在网站公示抽检信息19期,共计1276批次,并同步上传至国家抽检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