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掌中安徽讯(王家才 孙倩倩) “田中有水,水岸有宅,宅中有园,园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这是中国传统乡村的诗意氛围,有趣而经典。相对于城市的浮躁、复杂与多变,乡村承载着更多的记忆、温情和爱。如今,城市越来越像钢筋水泥的森林,留给人们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将时间留在乡村。对此,乡村振兴尤为重要。
坚持以“形”为基础。芜湖市平铺镇郭仁村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内容,进行保护和重建,避免重蹈“千面一村”的覆辙。在村民出于改善条件的住房新建、翻新中,郭仁村加大引导力度,让村民对自身的建筑风格和特色有着足够的认知和自信,自觉的保持和展示独特的建筑风貌。在这过程中也都遵循这一种“规矩”,这种“规矩”,就是村庄几百上千年人与人之间比邻而居形成的村规民约。如建房要互相迁就,不能挡人门向、不能高人一等、不能抢占风头、不能抵人墙脚,等等。这实际更是乡村一种无言的精神缔约。在乡村的“形”上,村民才是真正的“专家”。
以“俗”为重点。“俗”是乡村传承千百年的文化习俗。相传早在建国初期,郭仁山口中心村就开始舞龙灯,直到现在每逢佳节,村民都要聚集到石龙广场。龙灯文化不仅包括舞龙灯,还有扎龙灯、架龙灯、请龙灯、送龙灯等。春节期间,龙灯每到一个村庄,家家都是摆起香案接待,烟花爆竹相迎,一片热闹气氛。这些传统的技艺和民俗维系着割舍不掉的乡土情缘,更维护着乡村生活的稳定性。
以“人”为核心。只有尊重乡村文化的主体——生活在乡村的人们,发挥主体责任——人们发自心灵的力量,乡村文化振兴才能够真正铸魂。乡村人是乡村文化的持有者、传承者和实践者。郭仁村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乡村振兴目标。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搞好移风易俗等工作,培育文明乡风。加大投入,建设石龙山景观台、龙灯文化基地、党建文化广场等园区,不断完善乡村文化设施,不断丰富乡村文化活动,提高文化吸引力;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通过污水微动力处理、垃圾有效处理、厕所革命等全方位行动,来建设舒适宜居的生态环境。
乡村文化就像一棵树苗,乡村建筑规划让树的外观更加茁壮,社会风气、精神文明用来施肥,而人更是种树的主体。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乡村文化建设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为乡村振兴注入磅礴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