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书记对自身要求很严,有种不服输的特质,办事雷厉风行,工作善于创新,不论遇到什么问题,总能想出办法来”。与俞霞在工作中打过交道或她的同事大多这样评价她。
“群众工作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要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得把他们的事当成天大的事来办”。俞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恪尽主业,她是最美“党务工作者”
2018年8月,时年34岁的俞霞走马上任芜湖市繁阳镇新光社区党委书记,成为当时全镇最年轻的社区主要负责人。了解新光社区的人都知道,这个社区成立于2010年元月,辖区总面积1.95平方公里,总户数5477户,人口14077人,党员196人。面对这样一个“大家庭”,作为一个80后的年轻社区“当家人”,她能够胜任吗?关心她的亲友们无不为她暗暗捏了一把汗。
上任伊始,俞霞没有急着烧“三把火”,而是认真梳理社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找老干部取经、向老党员问计,与居民代表谈心、和普通群众交流、同社区干部畅谈,四处征求意见,八方寻策问计,找单位、跑企业,多方借力,共谋发展。在取得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她在全区率先建立了“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与辖区内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同研究社区党建工作,实现共享共融共治。她深知,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小,仅凭自己,仅凭社区的几名工作人员,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这么大的社区管理好、服务好,必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于是,她创新开展了“五星党员身边先锋”评比活动,以此激励更多的党员学典型、争先进、当先锋、乐奉献,做社区发展的“排头兵”,做广大居民的“带头人”,以影响带动更多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
社区工作,过去偏于管理,如今注重服务。俞霞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感到只要服务搞好了,就会赢得居民的支持和配合,管理也就不再成为老大难了。在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征求意见的前提下,她创新推行开办微课堂、创新微服务、建立微平台、实现微心愿、加强微协商的“五微”工作法,有力提升了社区党建水平和治理能力,并作为经验在全市进行了交流。她善于从小处着手,从微处发力,通过设立“意见箱”、“心愿树”,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切实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切实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的小事、难事、烦心事,不断提升建设水平、服务水平和治理水平,探索出一个社区治理的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迎来了上级领导前来调研,很多区外的社区也组团前来取经。她重视加强物业管理,把物业管理工作打造成社区党组织服务居民的重要平台,切实解决居民的“关键小事”,做到“居民有所呼、组织有所应”,使社区党建有色彩、有温度、有活力。她担任社区党委书记三年来,社区党建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2018年、2019年、2020年,新光社区作为全区唯一的社区,先后获评芜湖市“基层党建示范点”、“城市基层党建示范社区”、“两应基层党组织示范创建单位”。今年6月30日,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暨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合肥隆重召开。俞霞作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对象出席了这一盛会,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党务工作者。
虔诚服务,她是最美“社区服务员”
自走上社区工作岗位10年来,俞霞从“天下第一难事”的计生工作到如今大事小事一把抓的“小巷总理”,一直将社区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她坚持“居民的小事也是大事”的工作理念,执着地为居民提供优质周到的服务。为了社区和谐发展,居民安居乐业,她几乎从未有过一个完整的休息日。尤其那些特困户等弱势人群,更是让她无法安心,总想着为他们做点什么。对年老体弱、卧床不起的老人,她主动上门提供贴心服务,送去惠民政策,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她牵头成立了一支由107名党员群众共同组成的“爱心小吧”志愿者服务队,自己当队长,义务帮助居民解决烦心事,实现居民“微心愿”数百个。因修锁、修鞋、修伞等服务项目贴近居民需求,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架起了一座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如今的老人养老和孩子教育是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焦点,社区由于处于最基层,直接与二者打交道,做得好就能借力,反之将制约各项工作的开展。正是基于这种切身体会,俞霞对“一老一小”更是多了一颗心,将他们作为服务的主要对象,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她多方协调,整合资源,成功引进了全区首家社会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康复保健、精神慰籍等服务。如今常年有一、二十位老人在社区生活,既免去了子女们的后顾之忧,又使老人们能够安度晚年。新光社区的有益探索和成功经验已在全区推广,一批村、社区的养老服务站先后建成。每年寒、暑假,她都要将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的孩子们集中到社区,请有文艺特长的志愿者,教孩子们练书法、学绘画、拉二胡,让孩子们度过快乐、安全而有意义的假期,使远离父母的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将社区打造成为未成年人的“开心乐园”、“第二课堂”。对那些就业有困难的群体,她跑单位、找企业,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招聘会,前后为300多人找到了工作岗位;对那些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员,她认真对照低保、廉租房等民生政策,为38人申请办理了低保,让他们有了一份固定的生活保障,帮助96人申请住上的廉租房,使他们居有定所。从而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她将社区文艺骨干组织起来,成立了民乐队、舞蹈队、书画剪纸队等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不断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文艺骨干在艺术上有特长,在群众中有威信,在社会上有名气,经常组织开展文艺演出、书画剪纸展览等,带动引领广大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真正起到了“树立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辐射功能。她还积极和区文化馆、图书馆、镇文化站联系,经常开展送文化进社区活动。从而,在社区掀起了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发展新风尚,真正实现了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育民的良好局面。
冲锋疫线,她是最美“抗疫逆行者”
2020年,对于我们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个不平凡的一年,而对于俞霞来说,则是遭遇了上任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大年初一的下午,一个紧急通知,她赶紧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急忙赶到镇里参加疫情防控紧急会议。也就从那一时刻开始,这一年的春节长假对于她来说,事实上还没开始,就已经提前结束了。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她没有退缩,视疫情为命令,第一时间积极应对,靠前指挥,组织动员社区各方力量,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用娇弱的双肩扛起疫情防控的大任,冲锋在前,无惧无畏,将“堡垒”筑在社区最前沿。面对肆虐的疫情,不要说年轻的她没见过,就是社区比她年长很多的干部也没见过,可以说没什么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一切必须靠自己。社区与农村不同,对每家每户情况不可能做到那么清楚,哪家有人从外地回来了,哪家有人准备外出了......只有将所有情况掌握清楚,才能对疫情防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她敏锐地感觉到仅仅依靠社区几名工作人员,短时间内无论如何也无法掌握准确信息。于是,她积极推行“党员+群众”的联动机制,将进社区报到的区直单位在职党员228人、非党员119人,科学调配,合理分工,对辖区内所有居民住宅小区、商铺实行宣传防控全覆盖,每天参与志愿人数92人。
俞霞冒着随时被感染的风险,义无反顾,始终逆行在疫情防控的路上,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她的身影,用爱、用情、用心、用责任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筑牢社区健康“防护线”。她将每一个居民当作自己的亲人,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不会原谅自己。为了确保居民安心居家抗疫,她在积极宣传疫情防控政策与措施的同时,组织人员定期对重点区域进行消毒,还坚持把贴心服务送上门。在疫情初期,口罩最为紧缺的时候,她还将爱心人士赠送给社区工作人员的口罩和慰问品分发给没有自理能力、生活十分困难的低保户。在起初“一罩难求”的日子里,她毫不犹豫地将丈夫好不容易购买到的口罩送给了那些更加需要的居民,引得丈夫开玩笑地对她说:“不指望你从单位拿些口罩回家,你倒好,还将我辛辛苦苦排队买到的口罩往外拿。”
在疫情最为紧张的时期,凡是居民打电话让社区帮忙的,俞霞都是在第一时间开展上门服务,为居民送去大米、食用油、蔬菜、水果等生活用品。她还创新开展了“不见面”办公、“无接触”服务,将麻烦留给社区干部,将方便让给居民。这一做法在全镇迅速推广,多家新闻媒体也竞相宣传报道。她连续奋战60多天,一直坚守在防疫一线,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一天要打、接100多个电话。嗓子哑了就吃颗含片,鞋子湿了就再换一双,实在困了就伏在办公桌上打个盹。面对疫情有可能反弹的严峻形势,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努力克服厌战情绪,高标准地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为此,即使消瘦了不少,憔悴了许多,她也无怨无悔,用无声地坚守践行着初心使命,收获了沉甸甸的“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成为全区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工作者,并前往合肥出席了隆重的表彰大会。
疫情最紧张时,正值新春佳节,子女看望父母尽孝道,是人之常情理所当然。俞霞的父母家和公婆家,驱车都不会超过二十分钟就能到达,就能看望双方老人,就能享受到香喷喷的“妈妈的味道”。可是,疫情不走,她怎能离开前沿阵地呢?那段时间,她往往五点多就被电话惊醒,然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一天吃两餐方便面是常有的事,即使离家只有几分钟的路程,她也常常在办公室一边吃着方便面,一边布置着有关工作。有一次,社区卫生室的医生递给她一个方便袋,里面装的是蛋糕和牛奶,还有一张纸条。她打开纸条一看,见上面写道:妈妈,方便面没营养,要多休息。原来是懂事的女儿送来的,因怕打扰妈妈,就请别人帮助拿来的。看到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那稚嫩的留言,她心里一阵发酸,眼泪无声地滑落下来。这个春节,因为自己太忙,没有在家做一顿像样的饭菜,没有尽到一个女儿、一个儿媳的孝心,也没有尽到一个妻子、一个母亲的责任。她就像一个高速转动的陀螺,很难停下来,就连和丈夫、孩子坐在一起惬意地看看电视也成了奢望。
俞霞以勤奋务实的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地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乐做居民的“贴心人”,被居民亲切地称为“最美书记”。在她的带领下,社区党群关系和谐融洽,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社区先后获得区级以上集体荣誉20多项。她本人也获得了“繁昌县十大杰出青年”、“芜湖市第六届百姓学习之星”、“芜湖市五一劳动奖章”、“芜湖市优秀社区工作者”、“芜湖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