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始终强化“党建引领”主责主业理念,敢于探索,勇于担当,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让党旗在基层社会治理一线高高飘扬。
党建引领,拓展驻村工作维度。通过市、县、镇三级联动,全镇28个村驻村工作队立足岗位职责,充分发挥作用,以党建为引领,拓展帮扶济困工作内容。
一是扶贫工作有力度。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全面建成2020年2个到村项目,预计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创建村级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基地28个,带动贫困户728户。贫困户自种自养奖补达省标404户。今年疫情发生以来,为切实防止脱贫户因疫返贫,聚焦“四个清零”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了贫困家庭学生在线学习“应学尽学”,1639人贫困劳动力“应务尽务”,17个扶贫项目“应开尽开”,滞销贫困户农产品实现“应卖尽卖”。二是服务群众有温度。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驻村工作队积极作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黄墓村驻村扶贫工作队主动协调市县两级公路管理部门采取特事特办、一事一议的办法,前后仅用一周时间,就将入村道口平整修复,彻底消除了村民日常出行的安全隐患,创造了“黄墓速度”,惠及黄墓村、黄墓社区、丁塘村及东胜村一万余人的出行。同时,协调爱心文化企业赞助设立村“爱心·圆梦”教育助学奖学基金共计10万元,不仅用于帮助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更用于奖励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考取大学、考上名校的孩子们,引导和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向上向善,奋发成才。2018、2019两年黄墓村“爱心·圆梦”扶贫助学奖学基金共帮扶66个学生,发放爱心助学奖学金63000元。三是健全机制有深度。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和28个村扶贫专干,落实扶贫专干工资待遇,将村级最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成扶贫专干,将最优秀扶贫专干培养成村级后备干部。建立班子成员包村、镇扶贫站业务指导、驻村工作队具体抓落实“三包保”工作机制,在打通“最后一公里”上联村班子、扶贫站和驻村工作队三条线、齐发力。建立业务骨干包保后进村工作机制,末位村由分管领导包保,镇扶贫站业务骨干每人重点包保一村,实现一对一帮扶。建立扶贫工作定期会商工作机制,镇党委先集中会商,集思广益,统一工作思路和流程,再集中到村指导,并根据指导效果及时修正指导方案。四是提质增效有亮度。镇党委不断推深做实“一抓双促”工程,持续推进党建品牌深化工程,把脱贫攻坚同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提炼升华了“党群户联体”载体的“三个三”核心理念,即“三共”、“三带”、“三作用”。“三共”即“共商共治共享”。共商,就是大家有事好商量,对村里发展提出自己意见建议;共治,就是大家积极行动、亲身实践,和村“两委”共同把村级事务治理好;共享,就是走抱团发展、共同致富道路,共享发展成果。“三带”即党带群、富带贫、强带弱。“三作用”即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群众自治主体作用。按照这一思路,全镇成立了志愿服务型、项目收益型、互帮互带型、纾困解难型等各种类型的“党群户联体”。
党建引领,倡导网上便捷服务。镇党委始终强化网上便民服务的党建引领,将为民服务大厅党建工作融入全镇重点工作,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选优配强镇级为民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改造、完善镇级为民服务大厅基础设施建设,设置志愿者服务站,添置便民服务设施,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一抓双比、五治五提升”专项行动,进一步精简办事材料和压缩办事时限,减证便民提高为民服务效率。扎实在全镇服务窗口单位开展“双亮(亮身份、亮承诺)双争(争创红旗窗口、争当服务之星)”活动。目前共有6个村(居)级服务窗口被评为红旗窗口,9名党员被评为服务之星,进一步让党员在为民服务的具体岗位上亮出身份、发挥作用、树起形象、提升水平。大力开展“亲切服务”,大力推行安徽政务网“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运行,积极探索周末便民政务服务直通车。截至目前,全镇网上办事超过8.4万件,通过“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坚决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党建引领,化解群众身边矛盾。党建引领,化解群众身边矛盾。为使信访工作步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消化积案、息诉罢访、减少重访”为目标,镇党委多措并举,使信访处理工作开展的更顺利、更及时。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落实“一岗双责”,签订信访工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完善镇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包案人,涉及相关部门相关村(居)人员组成员的化解专班。通过专班长期深入调查、全面研判,集中会商,并结合县包案领导下沉走访、开门接访等多种方式进一步积极有效推进信访案件的化解进程。二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定期开展信访工作调度会,严格执行党政领导接待日坐班接访制度,严格落实信访首问、信访领办、领导包案、矛盾纠纷排查等多项信访工作制度,形成了对重点案件实行信访领办、领导包案到底,各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坚持以钉钉子的精神和啃硬骨头的韧劲,积极巩固“深、重、促”及“信访矛盾化解攻坚月”专项行动成果,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三是积极推进化解进程。信访专班在深入调查、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实行“一案一档”,镇党委全面研判,集中会商,制定切实可行的化解措施,实行“一案一策”。严格履行程序,依法依规解决问题。同时,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加强带案下访工作力度,密切联系群众,了解信访群众所思所想,精准发力,力促息诉罢访。注重引导走司法程序,落实依法分类处置信访案件,实现化解目标。今年以来我镇共受理网上信访案件100余件,线下来访30余件,办结率为99.2%;开展信访听证会9次,均成功化解。
党建引领,兜牢民生保障底线。镇党委始终坚持以民生改善为重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在“十三五”期间,年均实施25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约2亿元;通过惠民直达累计打卡发放各类补贴2.14亿元;累计实施“一事一议”项目72个,总投资1771.57万元。扎实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动态管理。截止目前,纳入农村低保2741户3812人、城镇低保187户230人,特困供养对象794人。全镇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续保率达100%。困境儿童帮扶、临时救助、残疾人等工作扎实开展。许镇中心幼儿园、许镇中心小学西校区建成投入使用;许镇中心卫生院在全县率先完成二级医院创建工作,获评“二级乙等”。建成31个村级健身广场,28个村级农家书屋规范运行,各项文体活动有序开展,成功举办许镇镇第一届“龙腾奎湖、凤舞水乡”端午民俗文化节。大力实施524户危房改造、96户住房品质提升住房保障工程,全面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房屋安全核验工作,完成300套保障性住房租赁、租金收缴和日常动态管理。扎实推进“三大革命”,完成村部改厕20座、农户改厕8085座;生产生活垃圾实现“临时收集、定点倾倒、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处理达100%;许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集镇区污水主管网全覆盖,实现雨污分流、达标排放;奎湖污水处理厂即将投入使用;进一步规范全镇入河排污口管理,强化水域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