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而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芜湖市的教育扶贫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因疫致贫返贫家庭学生,以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为重点,高质量推进教育扶贫工作,坚决夺取教育脱贫全面胜利。
近年来,在安徽省“两免一补”的基础上,芜湖市坚持普惠+特惠的教育扶贫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四免一补”为主要特点的全免费政策。“四免”即免除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并提供公用经费;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向城乡一年级新生免费提供《新华字典》;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一套印制作业和一套寒暑假作业、作业本;免除初中毕业会考和中考考试费。“一补”就是为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费补助,将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儿)、低保家庭学生、残疾学生等四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纳入补助范围。我市自2012年实行义保机制“四免一补”改革以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真正实现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人民教育政府办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基本”与“零收费”,群众对免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南陵县是芜湖市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区,南陵县教育局通过依法治辍、以情劝学、以资助学等方式,持之以恒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建立两个机制,做到三个精准,运用四个强化,确保控辍保学工作取得实效。
一、一个目标
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是保障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减少社会矛盾、缓解社会差距的重要举措,教育局把“巩固提高,一个不少”作为控辍保学的目标,全力保障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二、两个机制
(一)建立长效机制。教育局及下属单位在教育扶贫领导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制定学籍管理、联席会议等相关工作制度,实行专班专人负责,全面推进控辍保学工作。
(二)建立联动机制。协同扶贫办、公安、司法、民政、残联等部门及各镇、村(居)委、校,建立“县—镇—村—校”四级联动机制,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因残等原因辍学。
三、三个精准
(一)精准摸排
1.常规对象全面查。开学初,全面进行疑似失学儿童信息核查工作,将疑似失学儿童少年信息与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比对,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一个不少”。
2.特殊群体专项查。对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安排专人核查,对不能到校上课的安排人员送教上门。
3.重点人群及时查。针对省学籍管理系统下发的疑似失学儿童信息,通过进村入户走访调查,一一落实。
(二)精准资助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在原有的“四免一补”基础上将义务教育建档立卡等四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生活补助范围。2019年仅南陵县义务教育生活补助共发放174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915人),发放资金81.5万元;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交通费补助326人,发放资金6.04万元。
(三)精准施策
认真研究和分析学生的失学辍学原因,精准施策,全面落实学生预防失学辍学和劝返复学工作措施。对厌学学生,改进教育教学管理方法,让学生学得好、留得住;对疑似失学辍学学生,安排专人及时联系家长和学生,迅速启动劝返复学程序;对不能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采取送教上门方式解决就学困难。
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为困难家庭免费提供智能手机,免费安装宽带,免费提供流量,确保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开展线上学习。
四、四个强化
(一)强化主体责任
利用网格化、小单元管理细化责任落实,即:教育局与学校、学校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为主线,层层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时间到位。
(二)强化过程管理
建立科学、规范、详细的学生学籍管理,严把学籍流动关,建立控辍保学台账。各校加强控辍保学档案管理,制定因病因残无法到校接受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送教工作方案,建立送教工作台账。
(三)强化家校共育
开展“千名教师大家访”等活动,将控辍保学作为家访工作重点,积极帮助贫困家庭落实各类资助政策及普及残疾儿童相关教育知识,充分利用校外心理辅导站加强心理疏导,疫情期间,邀请专业心理教师开展线上公益讲座,多措并举,为控辍保学工作创设良好社会氛围。
(四)强化跟踪问效
适时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残疾学生进行跟踪回访,加大对各责任学校落实帮扶工作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力度,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督学重点工作职责,同时作为对各级政府履行教育管理职责和各校综合考评的重要指标。
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是我国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芜湖市将继续做好这项工作,谱写全面脱贫、共同富裕的盛世华章。
(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