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春节里的天南地北,有着各自的风俗,也有着一样的年味。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游子返乡,阖家团圆,《北仑新区时刊》的记者余姣姣带你到南陵,看家乡的新变化。
身穿戏服、手拿刀枪、骑着竹马、化着戏曲妆,在头灯的引导下,伴着锣鼓和唢呐,一字长蛇阵排开,浩浩荡荡,走村窜户,为邻里乡亲送去新年的欢乐与祝福。这是记者的家乡——南陵县年年春节都会上演的精彩一幕。
“许镇马灯”属传统舞蹈,融会了竹制品扎制技术、民间音乐、舞蹈和彩绘艺术以及戏剧表演艺术,舞蹈阵势灵活多变,“跑马穿花”,令人目不暇接。每逢演出,热闹非凡。
这天天气晴好,记者来到马灯上演最热闹的地区许镇镇。恰逢中午时分,却不见马灯团的踪迹。“马灯在许镇街上随处可见,每年都有,昨天大年初一,来自许镇各个村的20多支马灯队来镇中心表演,一波接着一波,热闹极了。今天上午的马灯表演,他们都回家吃饭了。”在许镇街上做了20年生意的荀梦年告诉记者,她8岁的侄子荀隆惠也参加了今年镇中心的马灯队。
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南陵人,但记者从未看过家乡的马灯。在荀梦年的指引下,记者走进了今年扮演武将马超的吕健强家中,只见一位身穿白色戏服、脸上化着戏曲妆的年轻人正坐在桌前吃饭。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吕健强今年24岁,是一名自媒体工作者,已经连续3年参加了镇上的马灯表演,曾扮演过周瑜、孔明。
吕健强告诉记者,今年的马灯表演从年前腊月廿八开始,此前还进行了为期20天的排场、训练。表演这几天,他们都是凌晨3点到马灯堂集合,由开脸师傅给所有表演者化妆,早上七八点出门表演,除了吃饭时间能回家休息会儿,其他时间一直在走,一直到晚上八九点。初一一天吕健强就走了45000多步。
下午2点,马灯表演正式开始,一时锣鼓喧天,唢呐阵阵,“马灯”们秩序井然,一个接着一个从马灯堂走出。“嘭、嘭!”说话间,马灯队伍来到了一户村民家。户主放起礼花迎接,还邀队伍到家中转上一圈。村民说,这能纳福祛灾。
马灯队伍进屋,在堂前顺着墙沿绕上一圈后,又在院子里表演马灯,在民间打击乐时而轻缓、时而有力的伴奏下,不断变化表演动作和队形。随着音乐节奏变化,传统阵法一一亮相,把历史传奇等故事演绎得惟妙惟肖,村民们看得津津有味。
这边唱罢,那边又登场。另一支马灯队进村了,欢乐的气氛霎时沸腾起来,只听得家家户户的鞭炮声此起彼落,在爆竹声中,到接灯的人家上门拜年赐福,意在祈求吉祥如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福寿平安,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据了解,“许镇马灯”表演主要由群众自发组织,行头由村民集资出钱购买,人员由村民自愿报名加入,表演者大多是年轻人。今年60岁的朱上太是这支马灯队的设计和顾问,他从18岁开始参加马灯戏表演。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他便给予“技术”指导,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将马灯传承下去。
记者在与朱上太老人的聊天中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如走马穿花有几十种,可以自己设计;扮演马的匹数只能是单数,一般是19匹;搭配10来个玩云、捧元宝的配角,主要由小孩扮演;而扮演“关公”的演员在马灯表演的这几天,都不可以回家住,需住在马灯堂守护等。一身行头有七八斤重,竹马一般用竹篾扎成竹架,外面用布蒙好,系在舞者腰上,如骑马状,舞时或骑马徐行或疾驰跳跃,动作轻松活泼,情绪热烈奔放,表演起来甚是壮观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