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六安 > 文化与旅游 > 正文

整整70年,烈士墓前终于等来了亲人!

2018-07-02 16:22:33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李世宏   

6月19日下午,一对从河北邢台远道而来的夫妻风尘仆仆地走进霍邱县档案馆,来到我的办公室。女同志拿出一张1957年3月19日毛泽东主席签署的烈士证书,经过了几十年,烈士证折出了深深印痕,纸张也已泛黄。从这张烈士证开始,一个千里寻亲的事情情节慢慢展开。

周子惠的烈士证

她说,这位名叫周子惠的烈士是她的姥爷,据他们了解是1947年从河北来到霍邱的南下干部,不幸于1948年春牺牲在这里。现在烈士的女儿,这位女同志的母亲也已74岁了,老人想在有生之年找到父亲牺牲的地方,亲自到坟上祭拜。为了却父母多年的心愿,外孙女夫妻二人,趁着这个端午假期,专程带着父母千里迢迢南下寻亲。此前,他们也已去过霍邱县其他部门打听,但都没有了解到有价值的信息。

夫妻俩的一片孝心,以及七旬老人寻找烈士父亲的急迫心情,让我深感触动。虽然也觉线索有限,但从内心非常希望能帮他们找到有用信息。

从哪里开始呢?就从县志下手吧!翻开1992年版《霍邱县志》,外籍烈士名单中确实有周子惠的名字。接下来又在大事记中找到一段记述:1948年4月,国民党四十六师和四十八师来本县“清剿”。中共霍邱、霍固两县乡村政权和地方武装遭受重大损失。先后牺牲的干部有周子惠、李凌、马希贞等100多人。

依据县志记载,周子惠当时是干部,那么在霍邱组织史中是否会有记载?想到这里,我找出《中国共产党安徽省霍邱县组织史资料》,果真找到一条信息:中共洪集区委员会书记周子惠(1947.10-1948.2),洪集区政府区长周子惠(兼,1947.10-1948.2)。

看到这些资料,夫妻俩既感意外又感欣慰,立刻打电话把情况告诉了在宾馆等候的父母。

接下来的查阅中,我又在《中国共产党霍邱县历史》(第一卷)看到“1947年10月,中原局鄂豫一地委派随大军南下的干部大队(番号:天池部队)和转入地方工作的部队干部共约200人到达霍邱开辟工作。其中有王子杰、张瑞符、郝利钧、周振华……”。当看到郝利钧的名字时,我突然眼前一亮——从时间上看他应该和周子惠同是一批南下干部。郝老现住在六安,正巧我的一位亲戚和他家比较熟悉。于是,我联系了亲戚,希望他能从郝老处打听周子惠的有关情况,亲戚听说后表示愿意提供帮助。我把亲戚的联系方式交给夫妻俩,建议他们去六安亲自拜访郝老。

送走夫妻俩,我又用一段时间查阅了很多其他资料,遗憾的是再没找到相关记述。

回家吃过晚饭,河北同志寻亲之事一直在脑子里挥之不去。我忽然想起,刘士洪主编的《霍邱人物名录》中有外籍人士记载,会不会也有周子惠的信息?想到这我就坐不住了,骑上车就又回到办公室,翻出这本书看了起来,果然查到了!

周子惠(1921-1948),河北景县人,中共党员,1938年入伍,曾任县武委会主任。1947年秋,随晋冀鲁豫野战军南下,10月,到霍邱县开辟新解放区,任洪集区爱国民主政府区长,1948年4月,在张店子与国民党军战斗中牺牲。

太好了!这里面有个重要信息——烈士牺牲地点“张店子”。为搞清这个地点的具体位置,我翻看了1985年编写的《霍邱县地名录》,发现和张店子地名相似的地点竟有好几处。根据“1947年10月-1948年6月现霍邱县的南部是霍邱县、现霍邱县的北部是霍固县”这一史实,我判断张店子应该是现在的叶集区三元镇张店村。我立刻用微信把简介发给夫妻俩,建议他们到三元镇张店村实地探访。

第二天中午,夫妻俩给我打电话,说据他们实地查找,三元镇张店村以前确实有座烈士墓,但当地村民讲前些年已经被政府迁往别处。而且当地群众仿佛记得烈士姓“谢”不姓“周”,夫妻俩拿不准是不是他们的亲人,想让我帮忙在民政局核实一下。

今天的三元镇已从霍邱县划出多年,现属六安市叶集区。我与该区民政局并不熟悉,只能请霍邱县民政局的同志帮忙。很快,县民政局经办人员便用QQ传来一条信息——周家惠烈士之墓,河北省人,出生于1924年。1948年2月在乌龙尹老庄小寨岗剿匪时牺牲。霍邱县人民政府敬立,2012年12月。

周子惠烈士墓

据经办同志介绍,这个乌龙烈士陵园里的烈士墓三四年前由别处迁来,我把这条信息转给了夫妻俩。张店村和乌龙镇紧邻,他们一家当即驱车赶到乌龙烈士陵园。

当晚,我看到夫妻俩在朋友圈发的信息,“这是我们能够找到的与姥爷的情况最为近似的一位烈士,姓名中有一个字不同,出生时间也有三年的差距,但的确姓周,也确定是河北省人,牺牲时间与他任职截止时间一致。县志中记载10位外籍烈士中只有一位姓周,而且也并没有关于这位叫做‘周家惠’的烈士的记载。那么,这个‘周家惠’会是姥爷么?虽然仍不是太确定,我们还是仔细清理了墓碑,仓促之间没有什么祭品,唯有燃上三支香烟聊以寄慰。姥爷,如果我们找对了,请你托个梦给我们吧,找你找的太不容易了。”

21日,经过六安的亲戚居中联络,现已95岁高龄的郝利钧老人证实,他和周子惠确是同时南下的干部,虽然两人没见过面,但开会的时候听到过介绍。郝老很确定地说,那批南下干部中没有“周家惠”,只有“周子惠”。

22日上午,因为想进一步确定乌龙烈士陵园中“周家惠”烈士的情况,河北寻亲一家人再次驱车从六安赶到乌龙镇民政办,不巧的是工作人员出差在外。中午下班时,得知他们一家没有核实到相关情况,由于时间原因只能准备返回河北,我感到非常不安。

整整70年,千里迢迢来到这块人生地不熟、方言都听不太懂的陌生土地,头顶烈日在一个个乡村间苦苦追寻先辈足迹,这其间饱含的是多么浓的亲情!多么迫切的渴望!多么绵密的思念!如果就这样不了了之,又会是多么大的失望!多么深的遗憾!

情急之下,烈士墓碑上的那行模糊字迹突然在脑海中一闪。我问他们是否去过墓碑上记载的那个烈士牺牲地点,得知他们没有去那里找寻过之后,我想到了乌龙镇党委政府。此时已近中午,顾不得那么多,我对他们说“等我两分钟”——我马上拨通了乌龙镇党委副书记赵仁宝的电话,请他一定给予支持。在赵仁宝副书记的牵线下,我和尹老庄村闻主任通了电话,听完情况介绍,闻主任说的第一句话就差点让我激动的跳了起来!

“周区长烈士墓以前就在我们村。”

“周区长”,听到这个称呼我就知道绝对没错了!周子惠烈士牺牲前正是洪集区区委书记兼区长。闻主任说的“周区长”烈士墓确定就是河北同志前天找到的周家惠烈士墓无疑。

闻主任不在村里,按照他的电话指引,烈士的亲人们辗转来到小寨岗,找到了村里健在的最年长的老人、90多岁的陈家福。由于年事已高,老人双耳失聪,已经完全无法沟通。虽然不能从老人口中知晓烈士当年牺牲的具体情况,但通过与老人的儿子陈道权以及其他村民的交谈,他们得知当地辈辈相传、几乎人人都知道烈士“周区长”的英勇事迹,也都模糊知道他名叫“周什么惠”。“家”与“子”的一字之差,应该是口口相传的误差。乡亲们口述的周区长牺牲情景,也和烈士亲人知道的比较一致,由此可以断定,“周区长”就是洪集区委书记兼区长周子惠。

周子惠烈士的女儿、女婿和外甥女

在当地老乡带领下,74岁的烈士女儿第一次来到父亲曾经长眠的地方,亲眼看到了他当年最后战斗过的地方,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感受到了亲人的气息。

从烈士牺牲到今年,整整70年,当年意气风发的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已经和我们这片土地永远融为一体。70年后,烈士的后人终于沿着史料记载的方向,曲曲折折走过700多公里长路,一步步走到了亲人身边。而这短短4天时间里,我仿佛也跟随他们的身影,一路追寻红色足迹。在这条路上,我既为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为后人谋幸福的英勇牺牲深深感动,也为自己能在这条红色寻亲路上贡献了些许力量感到由衷自豪。

我们追寻先烈足迹,就是要不忘初心,增强动力,满腔热情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黄守春 作者供职于霍邱县档案局)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