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十项规定》落实,黄山市消防支队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探索总结出“责任明晰、标准管理、专兼联防、精准宣传”十六字工作方针,全面提升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
责任明晰,全面落实消防责任。属地政府主导。黄山市政府先后制订出台了《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暂行办法》、《黄山市徽州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办法》、《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等规范性文件,为全市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规范性依据。归口部门主管。市政府成立由公安、消防、文物、旅游、安监、规划等部门组成的文物建筑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组织开展联合检查,加强动态监管和信息互通。使用单位主责。建立健全文物建筑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确保文物建筑单位切实做到“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
标准管理,及时消除火灾隐患。落实人防措施。市、县两级文物部门督促文物建筑单位不断完善消防安全制度,经常性开展消防安全自查,及时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指导各单位建立专兼职消防队伍,经常性开展灭火演练,提高自防自救能力。打牢物防基础。黟县宏村、西递、南屏,歙县棠樾村、许村镇,徽州区潜口民宅,屯溪老街等古民居、古建筑群,相继争取文保资金和专项资金累计约1.16亿元用于自动消防设施建设、消防工程改造等。全市文保单位安装应用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器1.6万余个。提升技防水平。黟县宏村、西递、南屏古建筑群全面建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火隔离带系统、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及智慧消防系统等;歙县棠樾村全面进行电气线路改造并设置了电气火灾智能防控系统;屯溪老街优化消防物联网信息平台建设,安装无线独立式烟感报警探测器3000余个,打造“互联网+消防安全”亮点品牌。
专兼联防,构建群防群治体系。政策保障建队伍。西递、宏村、呈坎、屯溪老街等著名古建筑景区相继建立政府专职消防队,按要求配备车辆器材装备,将经费保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增强战斗力。同时联合景区巡逻打更队、民宿、商铺业主等加强区域联防协作,全面构建消防安全群防群治体系。经费保障强装备。祁门县投入300余万元为18个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配备了消防摩托车和机动手抬泵,为3个重点镇配备了水罐消防车;休宁县19个乡镇全部建立了政府专职消防队,并统一配置了车辆器材装备。科技保障增战力。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各类传感器技术,准确采集文物建筑基础信息,对支队现有数字化系统进行升级完善,接入灭火救援实战化平台和消防接处警系统,实现双向互通。
精准宣传,提升全民消防意识。强化宣传培训。深化消防宣传“进文物古建筑”活动,联合文物主管部门每年对全市国家、省、市级文保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进行普训。创新宣传形式。结合旅游旺季,加大对广大游客的消防宣传教育力度。联合旅游部门将消防安全常识纳入导游上岗前的“必修课”,将消防知识有机融入景区解说词。拓宽宣传渠道。利用农村、社区宣传资源延伸宣传触角,在各古建筑景区成立打更队、党员巡逻队、自行车流动宣传队等消防宣传民间组织。在景区重点部位和明显位置设立“消防宣传竹匾”和木制“消防安全提示牌”,增强消防宣传效果。(江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