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黄山 > 正文

胡晨光

2018-05-18 18:07:30 来源:   编辑:吴巧薇   


 

平凡演绎精彩 奉献铸就美丽

胡晨光,男,汉族,1975年出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二级教师,现为祁门县平里中心校花桥教学点教师。1995年参加工作, 23年来一直在偏僻的乡村教学点任教,先后担任班主任,语文、数学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全心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优异的业绩。

一、继承遗志,接力践行农村教育

胡晨光同志出生在一个教书世家,父亲是当地一名乡村教师,由于操劳过度,病逝在三尺讲台。在父亲的言传身教熏陶下,幼年就对人民教师充满了敬畏和向往。1995年师范毕业后,他如愿以偿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从此为党的教育事业默默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精心培育着祖国稚嫩的花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老乡亲的厚爱。

二、无悔选择,扎根乡村教育第一线

由于交通等诸多因素影响,一般教师对乡村偏僻的教学点都避而远之。身为有识男儿,胡晨光同志一直无条件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坚持在偏僻的乡村教学点任教。1995年,前往无人愿去的偏远山区石坑小学教学点任教。该校离中心校近30华里,全是泥泞的山路。每次礼拜往返家校时,他都要准备雨靴,以备不时之需。有时遇到雨雪天气,路面很滑,在途中他不知摔了多少次跤,遇到大雪封山便与世隔绝。同时,当时学校的条件十分艰苦,教师住的是低矮的小平房,里面阴暗潮湿,房屋破旧。如遇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住房条件极差。所幸,当地村民时常主动帮忙翻漏,住宿问题才得以解决。另外,当时他一个人要任教1至5年级的所有学科,教学压力何等之大!但是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开足马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在教学中,他身体力行,从严治学,科学管理,教法得当,使班级形成了班风正、学风浓的面貌。在石坑小学教学点,他整整待了近10年,直到该校自然合并才离开,其中的辛酸和苦累可想而知。但是所教学科成绩历年都在全镇名列前茅,先后多次获得了校、镇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和在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

三、爱岗敬业,勤勉提升促发展

23年来,胡晨光同志工作从不迟到早退。每天早晨坚持准时到校开门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放学准会等每一位孩子离校后才离开。同时,他常说:“没有厚实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根本无法胜任教师这一职业的。”所以他课前都会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合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23年的工作中,形成了自己教而有序、学生乐学、班风正学风浓的班级管理特色与教学风格,深受领导和家长的好评,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他知道要想与时俱进就必须坚持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来适应教育教学需要。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他先后参加了县级举办的教师基本功培训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班、学历提升教育、校本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另外,在教科研方面,他积极参加县、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获县级及以上奖。不仅如此,他还根据工作需要积极自学电脑操作技术,经过勤学苦练摸索,现在不仅能将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而且还能够对电脑进行简单的维护。“虽然我在山疙瘩里教书,但是我绝不能误人子弟。”这句话他常挂在嘴边,其实就是他朴实的工作目标写照。

四、关爱学生,将师德根植学生心田

胡晨光同志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生活中,始终以大哥哥的身份关心着自己的学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其中2001年所教的学生叶琛,母亲在她断奶时就离家出走了,只好与父亲相依为命,生活贫苦,平日他总是接济这对可怜的父女。一天夜里12点多,叶琛突然发高烧,其父急急忙忙跑到学校求助。救人要紧,二话没说,他带上钱和手电筒,连夜陪同父女深一脚、浅一脚地往贵溪村的医疗室赶,路上不小心鞋子陷进泥潭中拔不出来了,由于急于赶时间,他索性就赤着脚赶到村诊所,叫醒医生起床为孩子诊治,陪孩子打完吊针,已是黎明时分,悄悄垫付好医药费,他又独自赶回学校投入新的工作。

另外,由于石坑地处偏远山区,经济不发达,村民收入很低,每年学生的学费大多数都是等茶季过后,才能结清学费尾款的。2002年开学报名时,他发现郑亮同学没来报名,于是上门家访,得知孩子父亲病倒了,治疗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没有钱报名了。他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孩子读书是大事,不能让孩子失学呀,你暂时没钱我可以先垫付!”经过做思想工作,孩子的父亲终于同意孩子上学了,如今郑亮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多年来,他所教的班级没有一个学生因厌学、家庭贫困而辍学。正因为他把无限的爱心与关心送给了学生,同样换来了学生无比的爱戴。

五、乐于助人,是当地群众的贴心人

胡晨光同志平日为人谦和,工作之余常深入农户家唠家常,关心群众的疾苦。加上写有一手好看的毛笔字,当地群众家里有红白喜事都乐意找他帮忙,是远近小有名气的“总管”。正如著名教育家臧克家说过:“忘我工作的人,他的形象在别人的记忆中永远鲜活;用心温暖别人的人,他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23年来,他辗转于平里镇多个偏远教学点,始终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师群、干群关系都非常融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褒奖。

总之,胡晨光同志以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要求,努力践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扎根偏僻山区,为孩子传递文明的圣火,谱写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篇章,激起的是偏远乡村人民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的款款深情,不愧为一名新时代的最美乡村教师。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