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黄山 > 正文

张小玲

2018-05-18 16:27:15 来源:   编辑:吴巧薇   

把青春献给乡村教育

张小玲,女,汉族,祁门县渚口中学教师,出生于1974年,自1997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偏远乡村学校从教,先后在古溪中学、渚口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及担任学校班主任工作。始终把“学厚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行动指南,以此来衡量自己的教学得失,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个注重学习和钻研的教师

张小玲教师自任职以来,始终坚持学习,积极参加各种业务能力的培训等活动。通过学习《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心理学》等,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为了提高业务水平,2009年她参加函授考试,以高分被黄山学院录取。工作之余,她又重拾书本,徜徉于知识的海洋中。夜半三更,教师宿舍那唯一的灯光,是她在埋头苦读。三年的艰苦学习,拿到英语专业的本科文凭。自身的提高,知识的更新,教学理念的改变,融入了课堂,流淌到学生的心田。多年来,张老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中,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勤听课、细评课,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探索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运用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力求让每一堂课都取得好的效果,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是一个新的课题。她努力学习信息技术,精心制作课件,把一堂堂精彩的电教优质课呈现在学生面前,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她先后发表了一些教育教学获奖论文,所带班级成绩位居全县前列,所带班级多次被校、县评为“先进班集体”,其本人也多次获得县乡 “先进德育工作者” “优秀教师” “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一个妈妈式的教师

张小玲老师经常这样扪心自问: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优美的语言,渊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经验?工作中她感悟到: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是穿越心灵的无私的真爱。

二十多年来,把爱心、耐心、细心融入教育教学中。她以女性的细腻时时刻刻关爱学生,尤其是那些留守儿童,更是多加照顾,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注意发现他们的爱好特长。记得有一年,她中途接了一个班,班上有个叫李林旺的同学,初二时完全变了个样,上课无精打采,作业敷衍了事,而且还经常惹是生非,张老师找他进行耐心的教育,效果甚微。后来她了解到,该生父亲患病,母亲外出务工,平时得不到家庭的照顾,回去还要做家务活,照看患病的父亲,有次课外活动课张老师就找了个借口,找他要作业,发现他的眼红红的,用手一摸,很烫,于是把他带到附近的医疗室打了退烧针,又陪他打了吊水,最后把他送回家,拿了200元给他的父亲。回到学校后,不仅在班上倡议大家给他捐款,还积极配合学校去村里做工作,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从那以后,李林旺同学懂事多了,学习也认真多了。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高中。后来,该同学参加工作后,念念不忘张老师对他的好,逢人便说如果没有张老师对他的倾心付出,这辈子他的学业也就荒废了。

她女儿常问:“妈妈,我什么时候才能上初中呀?“怎么啦?小学毕业就可以了。”她女儿渴望的回答:“读初中,我就可以跟在你后面读书了。我觉得做你的学生比做你的女儿幸福。”工作、家庭两难顾。面对女儿,她无言以对。是呀,这么多年为了工作亏欠女儿太多。为了乡村教育,她满怀愧疚之情,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授予“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她本人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一个把工作融入生活的教师。

张老师所执教的两所学校都出于边远山区,生活极为艰辛,特别是刚到渚口中学时,交通不便,那时都是骑摩托车上下班。2008年寒假护校期间,她爱人骑车带她去校途中,由于路滑不慎把她摔成重伤,造成脾部大出血,到医院时已是昏迷不醒,至今心有余悸。因此事,丈夫一度有让她弃教的念头,后经她反复劝导:教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从教者修其身,养其性,需要心静、淡定,才能兢兢业业地工作。也正因为如此,手术后半个月,虽然医生要她继续住院,但她考虑到学校会因她住院而缺少一名英语教师,会影响学生学习,她毅然提前出院回到学校,继续从事教学及班级管理工作。外面盛传渚口中学有一个教师,下河洗衣服也有学生跟在后面问作业。这就是张小玲老师,只要学生找她,随时放下手中事儿,为学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这也成了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她常说,一切为了孩子,作为一名教师牺牲一点休息时间算得了什么呢。

多年的从教生涯,使她深深地体会到:教育是崇高的,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才能赢得家长的放心;需要教师有艺术家的匠心,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更需要教师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淡泊名利,为自己的心灵找一块净土,静下心来沉迷于育人花园之中。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汪品端
下一篇:林贵华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