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您的位置: 首页 > 地市 > 蚌埠 > 正文

扶贫小草帽 走向大世界

2018-11-29 16:00:49 来源:   编辑:赵汗青   

 

[page]杨庙乡就业扶贫驿站生产的草帽,戴到十多个国家人头上[/page]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讯 (www.ahcaijing.com)  一顶顶草帽,看似不起眼,但在蚌埠市固镇县杨庙乡可是一个大产业。杨庙乡就业扶贫驿站位于该乡松南村一家远近闻名的草帽加工厂内,这个就业扶贫驿站生产的草帽不但行销全国,而且出口十多个国家,年销售额达500万元,在壮大当地集体经济的同时,还带动了二十多名贫困户和残疾人就业。

11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杨庙乡就业扶贫驿站。一进厂房,就看到工人们都在忙着手上的活计,只见他们在缝纫机前双手翻飞,不一会儿工夫,一根根草绳就变成了一顶顶草帽。

“我们不止生产草帽,还包括布帽和编织带等产品,使用的原料是天然植物纤维、纸品和棉麻编织品,既经济又环保。” 驿站负责人王杰对记者说,由于草帽生产技术门槛低,从业人员多是留守在家的妇女、贫困户和残疾人,管理上则采取计件取酬、上班不定时的模式,“家里没事就来上班,有事就忙自己的,随来随走。”据了解,就业扶贫驿站现提供45个工作岗位,目前在岗人员中,贫困人口14人,残疾人13人。

“这里离家近,活不重,上手快,我一天大约能做150顶帽子,一个月能有2500块的收入,家庭生产两不误,不比在外打工差。”缝纫机工崔普娟是松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长期患病,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家里仅靠种地为生,生活十分困难。后经村委会介绍,她来到扶贫驿站从事草帽加工,第二年就实现了脱贫。“从来没想着在家门口上班,我家能顺利脱贫真的要感谢厂长和国家扶贫的好政策!”

“我自己也是个残疾人,最能体会贫困户和残疾人生活的困难。”提到工厂聘请的贫困户和残疾人,王杰深有感触地说,正是自己有切身的体会,他才愿意向这些弱势群体伸出援手,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树立信心,“我想让他们知道只要自己肯干,生活中的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王杰的这种想法,和杨庙乡党委、政府的想法不谋而合:今年上半年,王杰原先的草帽加工厂在乡扶贫办的支持下,被打造成该乡的就业扶贫驿站,不但建起了扶贫车间,而且还在办公楼的二楼设立了就业服务中心和农村电商网络平台,为当地群众尤其是贫困人口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产业扶贫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脱贫的重要途径,我们希望通过就业扶贫驿站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杨庙乡副乡长王拓说,未来他们会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到脱贫攻坚的事业中来,为当地贫困群众铺就一条摆脱贫困的产业发展道路。   (江海 王旭东)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