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日新江淮·创新之问 | 老工业城市是怎样“炼”新的

2025-11-11 20:20:01 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孙晓帆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江淮大地,矗立着马鞍山的钢铁脊梁,流淌着铜陵的千年铜韵,蕴藏着淮南淮北的“工业粮食”。它们曾因丰富的地下资源而快速腾飞,如今都面对着共同的转型考题。

传统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盘,但以资源为依托的传统发展路径正面临挑战。重塑传统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老工业城市的必答题。

面向高端 推动提质焕新

日前,记者来到安徽淮南平圩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机组工程的建设顺利推进,技术人员正在现场进行安装和调试工作。

“项目动态投资约80亿元,引进‘BEST’双机回热、深度调峰、智慧电厂等新技术,设计供电标煤耗285.5g/kWh,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该企业总经理助理、工程建设部主任刘顿告诉记者,#7机组计划年底投产。

近年来,淮南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谋划储备一批新型技术改造项目。截至今年8月底,该市实施技改项目331个,总投资768.2亿元。

作为沿江工业重镇,马鞍山的城市基因里镌刻着制造业的印记。在马鞍山南山矿智慧管控中心,小视科技以AI视觉技术打造的智慧矿山安全管理平台,实现了对危险区域的主动预警与实时防控,精准破解了矿山安全管理的核心难题。

近年来,马鞍山市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逐步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当创新因子深度融入产业血脉,资源型城市便在“滴水穿石”间,不断以技术突破支撑产业升级。

在今年的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作为传统行业的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却在新材料展区精彩亮相,其展出的HVLP系列铜箔、稀散高纯金属等产品更是吸引了广泛关注。

从70年前的铜水、铜锭,到如今的超薄铜箔、高精度无氧铜、高纯铜,铜陵市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大力发展锌基新材料、铼基新材料、银粉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新材料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老工业’如何变身‘新制造’?这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发力点。”铜陵市工信局副局长周文胜说。

传统不传统,不看产业,而是看技术和创新。相关城市正在通过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优化升级产品结构,推动传统制造业加速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紧盯制约发展的‘卡脖子’难题,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关,推动更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塔尖’产品不断涌现,持续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铜陵市科技局副局长陈晖建议各地聚焦破解“创新链产业链相望难相见”难题,精准识别产业痛点,推动科技计划项目“揭榜挂帅”全覆盖,让科技创新供给侧与需求端精准对接,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融入产业链,助推产业不断升级、持续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瞄准智能 加速转型升级

换上防尘服、鞋套、帽子,记者走进安徽铜冠铜箔集团公司恒温恒湿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忙而有序的生产景象。生箔机上,钛辊在不停转动,一面面金光流转的箔片,正轻盈地卷曲成筒。上方的在线测厚仪正在新转出的铜箔两端自动来回监测,确保每一米铜箔厚度的均匀性。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眼前的智能化生产线能够实现全自动监测,不但节约了人工成本,也大幅度提高了产品精度和质量稳定性。

“从智能手机、计算机,到新能源汽车、连接万物的5G基站,乃至探索苍穹的航天器,都离不开铜箔。”企业总经理印大维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产品可以完全满足5G、6G甚至未来AI服务器的使用要求。

“我们结合优势产业,支持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建成有色智联国家级行业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培育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铜陵市工信局负责人说。

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已成为传统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同为老工业城市,淮南市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到这场数智化改造的浪潮中。

走进安徽省淮河能源控股集团选煤公司,洗选车间内机器轰鸣,却只见到5个工作人员的身影。自从5G技术普及应用,智能采样机器人便承担了繁重的操作任务。

“3000余台设备的集中、自动化控制,3个煤炭快速装车站的统一维护、技术支持,都由我们承担。”选煤厂电气维保中心智能化班班长刘振国说。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2025年5G工厂名录》,淮南市13家工厂成功入选。至此,该市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总数达20个,数量居安徽省第1位、全国地级市第9位。

“如何利用数字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的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这是入选今年全国5G工厂名录的淮南富华服饰公司负责人文继兵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实践证明,智能化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手段。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当下,我省老工业城市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利用率还有待提升,尚未形成全方位、全链条改造的格局。

“在‘智慧转型、数字联动’的新浪潮推动下,需要推动‘5G+工业互联网’向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拓展,促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淮南市工信局局长张斌建议,以传统产业焕新为核心抓手,通过改革试点激发内生动力、科技创新注入发展动能、数字赋能提升运营效率,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锚定“绿色” 厚植生态底色

在淮北临涣化工园区,一座座巨型生产装置高高耸立,乌黑煤炭在这里变成透明清亮的甲醇、乙醇。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淮北市、淮北矿业集团共同摒弃传统“挖煤卖煤”模式,转而探索“煤头化尾”的发展路径、深耕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产业链的生动实践。

淮北矿业集团全资子公司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乙醇生产装置,碳鑫科技乙醇车间主任李树品告诉记者,煤先经气化制合成气,然后转化为甲醇,再通过脱水、羰基化、加氢等步骤合成乙醇。

乙醇即无水酒精,是重要的基础化学品,长期以来主要通过粮食发酵制取。碳鑫科技每年可产出无水乙醇60万吨,其中合成气部分来源于每年回收的约2亿立方米煤炼焦尾气,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这一煤基乙醇技术路线填补了相关领域技术空白,使得煤炭得以清洁、高效、低碳利用。

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行了全面部署。《意见》提出,将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优化绿色低碳标杆培育体系,到2030年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超过40%。

从黑色的煤炭到白色的颗粒……走进总投资267亿元的中安联合煤化公司,记者惊叹于淮河岸边“煤制聚丙烯”“煤制聚乙烯”的诞生,这些白色颗粒被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电线电缆等众多领域。

在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里,中安联合是淮南煤化工产业的“航母”,由其延伸的下游产业链已是百花齐放。

“园区正以产业化思维、产业化路径积极打造‘零碳’循环产业体系。”园区管委会主任薛永强告诉记者,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做大做强绿色低碳产业,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淮北、淮南实施“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发展战略,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改变产业结构“一煤独大”旧面貌,展现出“多姿多彩”新容颜。

因煤而建、缘煤而兴,也曾因煤而困。绿色发展,是淮南、淮北作为传统资源型城市发展中遇到的共性课题。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如何解决传统制造业绿色升级改造的难题,擦亮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淮北临涣化工园区管委会主任李响对此一直关注。

“步入‘十五五’,淮北临涣化工园区应在‘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等方向重点发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石油化工处处长、正高级工程师魏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除了纵向延伸高附加值产业链、横向强化产业集群协同,还应坚持创新与绿色双轮驱动,同步推进二氧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利用,通过延链补链、创新协同与绿色转型,打造绿色低碳标杆园区。

提“质”升级,加速向“新”。我省的资源型城市正在科技创新、智能化升级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能级不断跃升。

记者 柏松 吴永生 刘洋 贾克帅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