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版权“撑腰”让老手艺有了新底气

2025-10-22 11:50:36 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编辑:孙晓帆   

铁画银钩的铮铮风骨,药香氤氲的养生智慧,竹木雕刻的细腻匠心……近日,在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上,安徽展区上演了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版权保护让这些老手艺焕发出新活力。

芜湖市工艺美术厂展出的巨幅铁画《霞蔚千秋》

安徽展区内,巨幅铁画《霞蔚千秋》以其磅礴气势吸引众人驻足。芜湖市工艺美术厂工作人员介绍:“这幅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创作的作品,12棵松树代表12亿中国人民,6座山峰象征6000万安徽儿女,留白处寓意‘一衣带水’。”芜湖铁画以铁为墨、以锤为笔,在铿锵锻打中传承着三百年的匠心。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的创新作品都会及时登记版权,保护好版权,就是保护这门非遗技艺的未来。”

亳州养生会客厅展位

“亳州养生会客厅是亳州对外宣传中医药文化的窗口,为全国首创的中医药大健康产学研综合体,也是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的研学场所,现在也成了来亳州必打卡的地方之一。”亳州养生会客厅运营负责人郑玉洁介绍。

她重点展示了以华佗五禽戏为灵感创作的“亳小虎”等IP系列产品,“围绕它们我们开发了香包、剪纸等,月底还会推出养生茶。”此外,她也带来了如中药手串、刮痧板、非遗手工香插等实用文创。

“我们是第一次来版博会,像五禽戏养生茶这样的新品还是首次亮相。”郑玉洁表示,这次参展让他们更意识到,中医药创新必须和版权保护紧密结合。“未来我们会依托版权保护继续开发新产品,既要传承文化、守住品质,也要通过有趣的文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亳州、爱上中医药文化。”

蒋亚娇向参展观众介绍雕刻笔筒

“我们这次带来的既有收藏‘重器’,也有很实用的文创小件。”黄山市徽州雕刻博物馆副馆长蒋亚娇指着展台介绍。一件十二层高浮雕笔筒引人驻足,旁边摆放着竹刻迎客松手机支架等产品,工艺以高浮雕、双面雕为主。

“这些大件作品都已完成版权登记。”蒋亚娇说,“版权保护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让创作者能更放心地去开发新品。”蒋亚娇表示,这次参加版博会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徽州竹木雕刻这项非遗技艺,“版权保护不仅保护了作品,更守护了这份手艺的未来。”

青阳腔演员造型优美

青阳县九华云水文化旅游传媒有限公司的展台前,演员赖梦婷头戴文创发箍,正为观众介绍青阳腔的经典剧目。展台上,印着青阳腔人物造型的冰箱贴、书签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

“青阳腔可是‘戏曲活化石’。”赖梦婷说,“我们把这些传统角色做成文创,就是想让老艺术更贴近年轻人。”她拿起一个造型独特的钥匙扣说,“这些全是原创设计,都做了版权登记。登记版权就是对原创者最好的保护,希望大家都能尊重原创,这样青阳腔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来版博会不仅要展示作品,更想提高大家的版权意识。”她说:“只有保护好创作版权,老手艺才能真正活起来。”

铜陵市图书馆文创中心展位

“我们这次带来的是铜拓画作品,每一件都要经过刻图、淬火、锤击、抛光等十几道手工工序。”铜陵市图书馆文创中心展台现场负责人介绍,这些作品多以徽州马头墙、迎客松等安徽文化为主题。

“我们的作品曾在网上被低价仿制,这对原创者的积极性打击很大。”他坦言,所有作品均为自主设计,但原创之路并不轻松。“版权保护对原创太重要了。”他表示,此次参展不仅是展示技艺,更希望让全国乃至世界了解铜陵的铜文化,也让原创设计得到更多尊重。

(记者 吕文卫)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