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好评中国丨一粒稻米,万里情长

2025-03-09 16:03:06 来源:红网   编辑:孙晓帆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高鸣晨扬(山西大学)

3月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中非合作让非洲兄弟姐妹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惠。去年,有位冈比亚农民专门把他种的大米送到湖南,向袁隆平先生表达敬意。因为中国的杂交水稻,让他们告别了饥饿,迎来了希望。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非洲发生。(3月7日 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

一粒来自冈比亚的稻米,穿越半个地球,最终安放在湖南隆平水稻博物馆的展台上。这粒稻米承载着非洲农场主“穆萨”对袁隆平院士的敬意,也见证着中国同非洲友好往来的真挚情谊。这证明了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唯有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正在为世界提供新的选择,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新的力量。这粒稻米承载的,不仅是非洲农民的感恩,更是人类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据报道,短短5年期间穆萨将自己的农场发展为冈比亚最大的农场,也是当地首个全机械化农场,这一奇迹的背后,是中国农业专家带来的先进技术,更是中国智慧在非洲大地的成功实践。当穆萨将精心种植的大米托付给中国博主时,这份跨越山海的心意,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感恩,成为中非友谊的象征。这种友谊不是单方面的施与受,而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的真诚合作。中国通过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农业生产力;非洲国家则通过实践验证了中国技术的可行性,并为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这种双向互动,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成功实践。

截至2024年年底,中国已在非洲建成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了玉米密植、蔬菜栽培、木薯快速繁育等300多项先进农业技术,惠及100多万非洲小农户。数字背后,是无数非洲家庭摆脱饥饿的希望,是非洲农业现代化的坚实步伐。中国智慧不仅解决了非洲的粮食安全问题,更为非洲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希望。这种合作模式打破传统援助局限的同时,也开创了南南合作的新范式。

这粒稻米承载的,不仅是非洲农民的感恩,更是人类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见证。通过这种合作,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包容的世界正在形成,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追求的目标。在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紧密相连,唯有坚持合作共赢,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