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头顶”上的产业 带动小镇“发”家致富

2025-02-22 16:21:39 来源:央广网   编辑:田双   

阜阳2月21日消息(记者 张琳琳)展厅内,一顶顶造型各异的发制品让人眼前一亮;车间里,工人正动作利索地梳发、打发、拉发、编织……新春伊始,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马集镇发制品产业园内已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在这里,一束束发丝经过多道工序,变成了一顶顶精美假发,不仅扮靓了世界各地爱美人士,也成为了当地人的致富“发”宝。

展厅内,展示着造型各异的发制品(央广网记者 张琳琳 摄)

“工人正月初六就陆续返岗了,公司接到了两笔来自非洲的订单,正在赶制。”2月19日下午,走进太和县金鹏发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生产。公司总经理王鹏介绍,这两笔订单价值110余万美元,要在一个多月内完成。2024年,金鹏发制品有限公司出口超过1800万美元,2025年一开年,企业就订单不断,为全年生产开好局、起好步。“今年,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企业发展得更好。”

在安徽鹏宇工艺品有限公司内,也是一幅忙生产的画面。100多名工人分布在各个车间,动作利索、忙碌有序。41岁的张英在这家公司工作八九年了,“那时候还属于家庭作坊式的小厂。”张英以前在广东鞋厂务工,看着家乡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就来到发制品产业园,实现了“出家门,进厂门”的梦想。

车间内,工人正在赶制发制品(央广网记者 张琳琳 摄)

“骑电动车只需要十来分钟,可以陪伴孩子,也能照顾老人。”张英已属于熟练工,每月计件工资加绩效,能拿到7000元以上。

安徽鹏宇工艺品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李云鹏介绍,2006年,当了爸爸的他不想再外出务工,开始从事发制品产业。如今,公司从只有几人的小厂一步一步发展成为年产值8000多万元的企业,解决了100多人的就业。

据马集镇党委书记刘飞介绍,马集发制品产业始自清末。20世纪初,马集人打起绑腿、挑起货箱走乡串户,用针头线脑换回头发,经过清洗、梳理、整形,加工成假发商品。

如今,马集人从最早走街串巷收购头发进行粗加工,到发制品设计、加工、销售一条龙,再到产品出口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小乡村走向了世界。

目前,太和每年为发制品生产提供约近4000吨原材料,原料份额占全国市场的70%左右。马集镇从事毛发行业近2万人,带动周边乡镇就业人数近6万人,2024年,马集镇发制品出口超1.2亿美元。这份“头顶”上的产业,成为了马集人“发”家致富的美丽密码。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