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的胡底(油画)
胡底与李克农、钱壮飞并称为隐蔽战线“龙潭三杰”
1929年冬,胡底照片
胡底烈士生前拍摄于杭州
胡底烈士纪念馆外景
在安徽舒城的龙舒大地上,曾走出一位传奇人物。他的人生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从进步学生到中共党员,从武打明星到红色特工,从苏区的红色戏剧家到长征路上的侦察尖兵,每个身份都演绎着令人惊叹的传奇。他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隐蔽战线的杰出代表、“龙潭三杰” 之一的胡底烈士。
少年立志:家国情怀铸就革命初心
1905年3月10日,胡底出生于舒城县干汊河镇洪宕村一个工商业兼地主家庭。尽管家境殷实,但自幼饱读诗书的他,对百姓疾苦怀有深切的恻隐之心。私塾启蒙时,他常与雇农、牧童为伴,帮他们分担劳作;在合肥省立二中求学期间,正值新文化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位少年的心田。
1923年,胡底考入位于北京的中国大学。这所由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学府,汇聚了李大钊等革命先驱。在李大钊的课堂上,胡底系统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教诲,让他立下救国救民的宏愿。在这里,他结识了钱壮飞,两人志同道合,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1925年,经钱壮飞内弟张暹中介绍,胡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龙潭虎穴:隐蔽战线的生死较量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1927年李大钊遇害,胡底、钱壮飞等北京地下党活跃分子成为敌人追捕的目标。他们改名换姓,辗转上海,继续战斗。1929年冬,根据党中央指示,胡底与钱壮飞、 李克农组成秘密情报小组,直属中央特科领导。
三人分工协作,钱壮飞打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担任机要秘书,李克农掌控上海无线电管理局,胡底则在天津建立“长城通讯社”作为秘密联络站。他们如同三把利刃,直插敌人心脏。1931年4月,顾顺章在武汉叛变,企图将中共中央机密全盘托出。危急时刻,钱壮飞截获密电,胡底通过“克潮病笃”的暗语迅速撤离天津,李克农及时向中央报警。在周恩来的指挥下,中共中央机关24小时内安全转移,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事后,周恩来称赞他们是“龙潭三杰”,为保卫党中央立下不朽功勋。
苏区星火:红色戏剧的时代强音
1931年底,胡底抵达中央苏区,担任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审讯科长,同时兼任红军总政治部俱乐部主任。在这里,他的文艺才华得以充分施展。他创作的《暴动的前夜》《阶级》《松鼠》等剧本,以生动的艺术形式揭露旧社会的黑暗,歌颂革命斗争。其中,《松鼠》以“侦探灵活如松鼠”为喻,展现隐蔽战线的斗争智慧,成为苏区军民最喜爱的剧目之一。
胡底与钱壮飞、李克农组成“艺术三杰”,共同创作了《杀上庐山》《我—— 红军》等经典剧目。《杀上庐山》根据周恩来腹稿改编,讲述红军智取庐山、俘获蒋介石的故事,罗瑞卿任导演,聂荣臻等将领亲自参演,演出盛况空前。《我——红军》则以第四次反“围剿”为背景,生动展现红军的英勇形象,被誉为“苏维埃文化与工农大众艺术的开端”。聂荣臻在回忆录中评价:“特别是胡底同志,很有创作才能。”他的作品不仅丰富了苏区军民的精神生活,更成为鼓舞士气的有力武器。
长征壮歌:侦察尖兵的铁血征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踏上长征之路。胡底奉命担任侦察科长,率部为大部队开路。在湘江战役中,他带领战士在江边设立宣传鼓动棚,用歌声和快板激励红军奋勇渡江;进入贵州后,他深入村寨宣传革命,许多青年听了《送郎当红军》后毅然参军;翻越夹金山时,他与战友们高唱《打骑兵歌》,将战术要领融入歌曲,帮助战士们战胜敌人骑兵。
1935年,红军进入四川阿坝地区。胡底在侦察途中不幸被张国焘下令秘密杀害,年仅30岁。他的牺牲是党的重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长征路上。正如他在剧本中所写:“为了信仰,我们甘愿献出一切。”
胡底牺牲后,他的事迹逐渐被人们知晓。1962年,周恩来在李克农追悼会上特别提到:“钱壮飞、胡底同志为保卫党中央机关的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1981年,民政部追授胡底为革命烈士。如今,舒城县的胡底烈士纪念馆、四川阿坝的胡底革命烈士纪念广场,成为人们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
从皖中山区到中央苏区,从隐蔽战线到长征战场,胡底用短暂而壮丽的人生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他是革命的先锋、文艺的旗帜,更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正如他的名字“底”所寓意的那样,他以坚定的信仰扎根于革命的最底层,用生命铸就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江淮大地铭记着他的功绩,共和国的史册镌刻着他的英名,胡底烈士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在复兴之路上奋勇前行。
吴承江/文 马启兵/图
参考资料:胡底烈士纪念馆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