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副刊 > 正文

剪刀下的艺术人生

2025-03-26 08:41:55 来源:市场星报   编辑:孙晓帆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www.ahcaijing.com)讯 (李蕾 实习生 朱志玲 记者 祁琳) 杨晓红是一名剪纸传承人,从小对剪纸艺术情有独钟。她的剪纸生涯始于童年,成长于退休后的老年大学,如今已成为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故事,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更是对艺术热爱的执着追求。

剪纸兴趣来源于童年家庭的熏陶

杨晓红的剪纸兴趣源于家庭,她的外婆、小姨和母亲都是绣花能手,小时候,她常常看着她们在枕头、衣服、鞋子上绣出精美的图案。五六岁时,杨晓红便拿起剪刀,学着剪花样,贴在布上,再用笔描下来。虽然那个年代并没有专门的剪纸培训,但家庭的氛围让她耳濡目染,逐渐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跟着剪花样,虽然只是简单的图案,但我觉得特别有趣。”杨晓红回忆,剪纸一直是她业余生活中的爱好,但直到退休后,她才真正系统地学习这门艺术。

2016年,杨晓红退休后,报名参加了瑶海区文化馆举办的老年大学剪纸班。这是她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剪纸技艺。在老师的指导下,她逐渐掌握了如何将一张纸剪得既美观又精致。两年后,她的剪纸技艺突飞猛进,开始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杨晓红笑着说,尽管班上有些同学的起点比她高,但很多人半途而废,只有她坚持了下来。

杨晓红的剪纸技艺逐渐得到了认可,现在已经被评为合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的作品不仅在社区、学校展出,还多次参加合肥市的大型文化活动。疫情期间,她还通过直播课教授剪纸技艺,成为社区里的“网红老师”。

“疫情期间,社区提供了直播设备,我就给大家上网课,教他们剪纸。后来社区还给我颁发了‘优秀志愿者’的称号。”杨晓红自豪地说,她曾为合肥市的多个地标建筑创作剪纸作品,如巢湖、清风阁、包公祠、合肥南站等,展现了合肥的城市风貌。

原创路上的“千刀万刻”

对于杨晓红来说,剪纸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原创作品。她没有学过画画,剪纸的图案全靠自己构思和设计。每次创作前,她都要查阅大量资料,反复修改草图,才能最终剪出满意的作品。

“剪纸最难的就是原创,尤其是没有美术基础的情况下。每次创作前,我都要花很多时间去构思,画草图,剪出来后再不断修改。”杨晓红坦言。她的作品《大美合肥》就是一幅原创作品,展现了合肥的多个地标建筑,耗时数月才完成。

尽管杨晓红在剪纸领域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她对剪纸的未来感到担忧。她认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年轻人对剪纸这种传统艺术失去了兴趣。“剪纸不挣钱,花时间又长,年轻人哪有时间学这个?”杨晓红无奈地说。

为了推广剪纸文化,杨晓红不仅在社区和学校教授剪纸课,还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这门传统艺术。“剪纸是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杨晓红说。

“剪纸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让我在退休后找到了新的乐趣,也让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杨晓红笑着说。她的剪刀下,不仅有无数的精美作品,更有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