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总有一幅幅温馨而生动的画面,它们如同老照片一般,泛黄却充满温情。其中,最让我怀念的,就有那推磨打豆腐的艰辛而又温馨的时光。
那时的我,生活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那里的人们勤劳朴实,生活简单而美好。每当大雪纷飞、年关除夕节来临之际,村里的家家户户便开始忙碌起来,制作出美味的豆腐也是忙年中的一件重要的事情。而我,总是跟在母亲身后,好奇地看着她如何用那双灵巧的手,将一颗颗饱满的黄豆变成一块块洁白如玉的豆腐。
制作豆腐的第一步,便是将颗粒黄豆磨成豆腐浆。我们家老屋弄道边放着一架石磨,石磨盘是由石匠师傅精工打锉而成,上下两片圆圆的磨盘都锉有相合的齿槽。下磨盘固定在木架子上,上磨盘旁边锉了一个洞,打进一块打好孔的横木,推磨的丁字木架的横木两端,用绳子系着吊在弄道的横梁上, 直档木头前端做的弯头,插进固定在磨盘上的木孔内,用力推拉横档就能使石磨转动磨合。石磨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岁月的重量。每年打豆腐,我都要推拉几小时的石磨,饱尝汗流浃背后腰酸背痛的滋味。然而,只要想到即将享受过年的美味佳肴,就忘记了辛苦和劳累。母亲会先将黄豆浸泡在水中,到它们变得饱满而柔软。然后,她会舀起一勺勺黄豆,连同清水一起倒入石磨的孔洞中。随着我们用力推拉石磨转动,石磨便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伴随着进退脚步声,丁字磨档有节奏的“吱呀”声,仿佛在低语呤唱一首美好生活之歌。那些黄豆在石磨的碾压下,逐渐变成细腻的豆浆,流淌下来,汇入下方的木盆中。
接下来的步骤,是煮豆浆和点卤。母亲会将磨好的豆浆倒入大锅中,用柴火慢慢熬煮。随着温度的升高,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豆香,让人垂涎欲滴。当豆浆煮沸后,母亲会小心翼翼地加入卤水,轻轻搅拌。不久,豆浆便开始凝结成块,这便是豆腐的雏形。
最后一步,便是压制豆腐。母亲会将凝结好的豆腐脑倒入铺有纱布的木框中,然后轻轻压实,让多余的水分流出。过一段时间后,打开木框,一块块洁白如玉、质地细腻的豆腐便呈现在眼前。每当这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尝一口,那新鲜出炉的豆腐,入口即化,满口留香,让人回味无穷。
如今,岁月的风霜已经染白我的鬓发,离开那个小村庄许多年,生活在繁华的城市中。但每当我想起那段推磨打豆腐的时光,心中便充满了温暖和怀念。那些简单而美好的日子,如同一串串珍珠,串联起我童年的记忆。虽然现在市场上到处都可以买到现成的豆腐,但在我心中,和母亲一起亲手制作的豆腐才是最美味的。因为它们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承载着我对家乡、对母亲的深深思念。陆伦求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