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文化中国行丨浙闽“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成功转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

2024-12-10 10:55:29 来源:中国蓝新闻   编辑:孙晓帆   

北京时间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会议作出审议,由浙江和福建联合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首个成功转名录案例。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审议,“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是以对环境以及结构力学的认知体系为基础,采用原木料、运用“编木”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主要流布于福建省东北部和浙江省西南部。

2009年,浙江泰顺、庆元两县和福建屏南、寿宁、周宁三县联合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大力度的保护和传承之路至此开启。

泰顺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县文物局)副局长 潘建东:历经15年时间,我们泰顺在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次转名录成功,标志着这项技艺已经从“濒危”走向“复兴”,并在国际社会上得到了更高的认可。

15年间,保护木拱桥的条例法规陆续出台。从2021年起,《温州市泰顺廊桥保护条例》和《实施细则》陆续施行,成为全国首个廊桥保护专项立法;去年,庆元、泰顺两地作为保护地,共同制定了《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全面推进廊桥的保护研究、传承开发等工作。

截至目前,我省已新建、维修木拱廊桥80余座,培育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1名,全省目前已拥有11个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实践团队,人数超170人 。

中国蓝新闻记者 张伟 泰顺台 丽水台

 

》》》视频请点击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