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12名、20名、51名……这所学校为何如此硬核?

2024-08-31 11:04:12 来源:新华社   编辑:田双   

12名、20名、51名

近三年来

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

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

军校录取人数不断创下新高

这在全国实属罕见

2024年,这所学校

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报考军校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是学生们共同的心愿

7月30日拍摄的野寨中学校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野寨中学是全国唯一一所

因陵建校、以校护陵的中学

校园内分布着

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和烈士陵园

长眠着985位抗日英烈

“堂堂公墓起岗峦

先烈永流芳

立地顶天期救国

开来继往志坚强”

正如该校校歌中描述的那样

英烈们的精神力量

在一代代学生心间流淌

转化成他们报考军校的力量源泉

野寨中学校歌歌词(资料图片)。

在每年的开学和毕业典礼上

学校会举行一个特殊的仪式

学生们手捧鲜花,来到烈士墓前

缅怀英烈,寄托哀思

野寨中学校园内的抗日英烈纪念塔(7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景忠园、抗日英烈纪念塔

学校里随处可见的“红色建筑”

让爱国主义变得具象化

“高一开学军训时

我听校长讲述校史

知道了学校以校护陵的传承

从那一刻起

报考军校的念头

就在我脑中慢慢生根”

余悦是该校今年被军校录取的3名女生之一

高中三年

她的许多记忆都与烈士、国防教育相关

这个念头就像一颗种子

在她心里开出了红色的花朵

7月30日拍摄的野寨中学校园。新华社记者 周畅 摄

每当沮丧或学习压力太大时

余悦总会在抗日英烈纪念塔附近走走

“想到他们

我的心便会静下来

烈士们为国家舍弃生命

我怎么能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呢”

7月30日,余悦在野寨中学校园内展示自己的录取通知书。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洪灏也拿到了军校的录取通知书

在他小时候

父亲就远在戈壁滩当兵

每当看到父亲的勋章和戎装照

听父亲讲起部队的故事

洪灏都向往不已

进入野寨中学后

他理解了父亲的选择

从军的想法也愈发浓烈

有一天

洪灏在电视上看到陈祥榕的故事

陈祥榕曾写下战斗口号: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这让他感动不已

“他们奉献生命维护和平

我们这代人也有责任去保家卫国

如果可以,算我一个!”

7月30日,洪灏在野寨中学校园内展示自己的录取通知书。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在野寨中学

一代代学生接过红色的接力棒

红色信念因传承而愈加闪光

7月30日拍摄的野寨中学校园。新华社记者 周畅 摄

1992届校友夏效生说

他至今记得老师

带大家朗读经典名篇

《谁是最可爱的人》

每当朗诵完

他和同学们的内心都久久不能平静

报国图强的责任感、使命感

撞击着他们年轻的心

7月30日拍摄的野寨中学校园。新华社记者 周畅 摄

今年79岁的王胜生

把自己的大半辈子留在了野寨中学

他先后担任野寨中学

数学老师、常务副校长等职务

退休后,他毅然回到学校

义务承担校内抗日阵亡将士陵园的守护工作

“烈士长眠于地下

孩子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

既看得到沧桑历史

也更有勇气走向未来”

看着一批批学生穿上戎装

王胜生无限感慨

他知道

这是野寨中学的骄傲

更是青春之中国的未来

草木会发芽

少年正图强

加油,未来可期

记者:陈诺、周畅、李梦婷、周牧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