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大黄山全球推介会在北京举行

2024-08-23 17:10:54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编辑:孙晓帆   

大黄山全球推介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大黄山全球推介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中国好人”李培生(左)、胡晓春推介“大黄山”。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中国好人”李培生(左)、胡晓春推介“大黄山”。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汪满田鱼灯非遗传承人汪春燕。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汪满田鱼灯非遗传承人汪春燕。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筑梦家乡的“文旅人”朱斌现场推介“大黄山”。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筑梦家乡的“文旅人”朱斌现场推介“大黄山”。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外籍友人卓文现场分享他与“大黄山”的故事。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外籍友人卓文现场分享他与“大黄山”的故事。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韩再芬现场分享她与“大黄山”的不解之缘。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韩再芬现场分享她与“大黄山”的不解之缘。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黄梅戏演员王泽熙(右)、汪晨晨现场演绎《天仙配》和《桃花扇》经典选段。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黄梅戏演员王泽熙(右)、汪晨晨现场演绎《天仙配》和《桃花扇》经典选段。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大国工匠”周东红推介“大黄山”。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大国工匠”周东红推介“大黄山”。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黄山新农人”邓茜一家四口齐上阵,为“大黄山”鼓与呼。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黄山新农人”邓茜一家四口齐上阵,为“大黄山”鼓与呼。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安徽省大黄山文化旅游创意发展协会会长胡劭平。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安徽省大黄山文化旅游创意发展协会会长胡劭平。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人民网北京8月23日电 (记者汪瑞华、张俊、王锐) 8月23日,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办的大黄山全球推介会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人民网一号演播厅如期举行。活动旨在塑造“大黄山”国际品牌,提升“大黄山”影响力,助力“大黄山”双招双引,擦亮“美好安徽 迎客天下”品牌。

本次推介会以“烟雨大黄山 心灵休憩地”为主题,特地邀请到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8组代表人物化身“大黄山”推介官,以亲身经历讲述的方式,展现“大黄山”的无穷魅力。

提起黄山,可以说是蜚声海内外,黄山风景优美,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黄山也是中国现代旅游业的重要起源地。

立足生态型、锚定国际化、对标世界级,安徽省委、省政府借助黄山这一国际IP,构建涵盖黄山、池州、安庆、宣城4市28个县(市、区)的统一大IP。“大黄山”的建设,可以说是新时代高品质旅游再出发的生动实践。

这里山水冠绝天下,人文底蕴厚重,生态资源禀赋。建设“大黄山”,就是立足这些优越条件,主动顺应旅游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传统观光游向现代休闲度假康养游升级,打造休闲度假、医疗康养、创意经济、体育赛事、会展经济、文化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进而形成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推介会上,同为“中国好人”的李培生和胡晓春,打头阵上台推介“大黄山”。

李培生是黄山风景区的放绳工,25年来,他累计放绳高度1800多公里,相当于登上了200座珠穆朗玛峰。和他一同坚守在黄山之巅的,还有黄山迎客松第19任守松人胡晓春,特殊的职业赋予了他特殊的使命,守松14年来,他早已把迎客松当成了家人。

一个长年“飞檐走壁”清洁悬崖卫生,一个长年百般呵护着千年迎客松,他们一同发出邀请,“我们守护好绿树青山,等你!”

汪春燕是推介官中年纪最轻的一个,90后的她,和其他女孩一样,喜欢打扮,但这并不影响她从长辈那里习得一手扎鱼灯的好手艺。她也希望能够带着亲手扎制的鱼灯,游出大山,游向世界。

来自九华旅游文宗古村的朱斌,是土生土长的池州人,早在念书的时候,他就和文旅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名筑梦家乡的“文旅人”,他盛情邀请大家来“大黄山”寻一隅静谧角落、觅一段闲暇时光,旅居、静心、修身、养性。

卓文是一名外籍友人,别看高鼻梁、蓝眼睛、黄头发,他可是能说出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如今,卓文在新安江畔经营着自己的“小食堂”,推介会上,他以自己是“新黄山人”而自豪,欢迎四海宾朋来黄山做客,届时他将亲手烤制臭鳜鱼披萨与大家分享。

10岁进团、12岁登台、14岁挑大梁……细数起韩再芬的演绎生涯,从10岁开始,她的名字就再也没有和黄梅戏分开过,安庆作为“大黄山”的一部分,是她的心灵存放地,也是她的精神家园。如今,已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的韩再芬,希望能够乘着“大黄山”的东风,用更多更好的黄梅戏作品讲述“大黄山”故事。

推介会上,来自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演员王泽熙、汪晨晨现场演绎《桃花扇》和《天仙配》选段,以精湛的演技、动人的唱腔,将黄梅戏的柔音软语和悠扬婉转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生只捞“一张纸”的周东红,与其说是一名手艺人,还不如说是一位守艺人。天天和纸浆打交道的他,能精细到捞出的纸张重量误差不超0.5克。在他看来,“大黄山”是安徽的名片,宣纸又是“大黄山”的名片,身为守艺人,要尽心尽力地把这份手艺守护好、传下去。

老家在湖北武汉的邓茜,自从成为安徽媳妇之后,就一门心思把家庭和事业都安在了“大黄山”。“大黄山”之于她来说,是他乡,更是故乡。要说爱上“大黄山”的理由,她最爱的是那种独有的松弛和气度。

身为安徽省大黄山文化旅游创意发展协会会长,胡劭平参与了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指导规划。在他看来,“大黄山”是激发快乐的大本营,更是生活蓄能的“加油站”。

一句句朴实的言语,一段段动情的故事,推介官们别开生面的介绍,令人耳目一新,现场观众如同踏上了一场穿越“大黄山”的探索之旅,大家纷纷表示,对“大黄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到“大黄山”赏人文、品美食、看美景的兴趣更浓了。

“请你记得,黄山之约,约在那云起时再续前缘……”推介会的最后,随着《黄山之约》音乐响起,大黄山全球推介会圆满结束。

8组推介官纷纷表示,将充分发挥各自在文旅推广方面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积极宣传推介“大黄山”,讲好“大黄山”故事。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