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尺素金声 丨 53.5%,新能源车国内月销量占比首次过半

2024-08-17 08:35:20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田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7月,乘用车国内销量159.5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5.3万辆,占比53.5%,首次超过传统燃料乘用车。

新能源乘用车国内月销量占比过半,看上去似乎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身边的朋友不都在首选新能源车吗?”可在十年前,恐怕没人相信这种事情会真的发生。

“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只有不到7.5万辆,国内销量占比3.2%。当时,给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占比设定一个目标,是件让人头疼的事。”中汽协会一位常年从事数据统计、分析、预测的专家回忆说,2017年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目标是20%以上。“这是考虑到各种因素后作出的谨慎预测。”这位专家说,“就这,发布后还曾引起长时间的质疑,多数人的观点是太超前了……”

不能怪当时人们保守,实在是因为从零起步,推动一个高度依赖基础设施配套的新产业实现商业化,全世界都罕有先例。难度显而易见,在供给侧,技术不成熟、产业链未形成、生产成本高、企业动力不足;在需求侧,充电基础设施不健全、里程焦虑严重、电池存在安全隐患、产品使用体验差、市场尚待培育。

供需两端同步发力,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是破解我国新能源汽车商业化起步期诸多难题的“法宝”。目标清晰、前瞻科学、有超高执行力的产业政策,先后放开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补贴政策、免购置税以及购买权、路权等70余项政策措施扶持……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成功突破商业化起步期的重重阻碍,驶上发展快车道,2014年至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分别增长3.2倍、3.4倍、53.0%、53.3%和61.7%。

进入市场驱动为主的商业化加速期,技术快速迭代、性价比持续提升,加上越发便利且多元化的加电模式、低廉的充电成本,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补贴退坡直至退出的大背景下,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2021年至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从352.1万辆增至688.7万辆,再到949.8万辆,连续9年全球第一,比2014年增长126倍,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60%。今年前7个月累计销量已达593.4万辆。

新能源乘用车月销量超燃油车,标志着新能源乘用车对传统燃料乘用车的替代,已经迈入了新阶段。伴随着6月底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超过3000万辆,愈发成熟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电池包热失控能不能彻底杜绝、后排乘客晕车能否破解、低温和高速大幅掉电可否缓解、点到点智能辅助驾驶如何确保安全……

聚焦用户需求、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我国汽车企业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8月初,吉利宣布纯电SUV银河E5首发搭载新一代神盾短刀电池。得益于湿法双涂层隔膜、正极碳纳米包覆盖材料、创新碳纳米管等技术,神盾短刀电池不仅以192瓦时/公斤创下了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新纪录,更将电芯寿命提升25%、耐热性提升20%、冬季续航达成率提升10%,还创下了同级最高电池充电倍率。几天后,搭载华为乾崑智驾3.0的享界S9上市,行业率先应用的全新端到端架构,不依赖高清地图,便可支持车位到车位智能辅助驾驶。

新能源乘用车月销量超燃油车,同样给整个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确保能源安全、产业安全出发,如何开创新能源车与燃油车以及相关产业链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局面?站在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角度,如何处理好合资合作与自主发展的关系?站在全球视角,如何既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提高产业竞争力,又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坚持用户导向,深耕核心技术;打通内需外需,巩固竞争优势;面向两个市场,推动合作共赢,在实现乘用车月销量占比过半之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稳步前行。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