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安徽省级指挥田早稻亩产实测623公斤

2024-08-08 16:42:16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孙晓帆   

“南方地区连续经受了早春低温阴雨、花期雨洗禾花、成熟期强降水等灾害天气,双季稻早稻实测还达到了亩产623公斤,实属不易。”近日,安徽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李泽福作为专家组组长,在参加了庐江县泥河镇柴埠村的超润家庭农场的早稻开镰实际测产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去年起,种植大户邢应超家的1000多亩稻田被纳入安徽省双季稻粮食生产省级指挥田项目。省、市、县、镇四级联动服务指导,让邢应超大开眼界:“从选种开始,一直到收割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专家组把关指导。每一个星期,专家基本都会到我的地里来看看。在水稻生长关键环节,更是手把手下地指导,真正做到了精耕细作。”

与周边其他田块不同的是,这块田布设了自动虫情和气象智慧监测仪,建设了苗情、墒情、病虫情和气象监测点。“这些仅仅是肉眼可见的设施,还有很多新技术集成,大有文章。”邢应超说,从选择品种、育秧、机插到施肥、除草等等,他全部按照专家的方案实施。

在品种上,项目区统一品种,早稻季应用“中组100”“中组143”品种,晚稻季应用“宁香粳9号”“甬优2640”品种。与此同时,项目区集成应用测土配方施肥、丰产沟渠配套、中微量元素肥应用、有机肥替代和秸秆综合利用等精耕细作技术,全面使用配方肥,统防统治病虫草害。

“在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示范方面,我们积极探索有序机抛秧、钵苗机插等技术应用,加速了双晚返青活棵,中后期群体构建、抗倒伏和温光资源利用能力大大提升。”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吴晨阳说。

“拿早稻来说,今年气候条件对水稻生长不利。而我们通过机插秧以及成套的栽培管理技术,基本没有倒伏。”邢应超说,今年天气实在不给力,对于实测的成绩感觉还不太理想,希望在晚稻上努把力,争取再创高产。

庐江是安徽省双季稻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总产量均居安徽省首位。为推进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稳定提升当地的双季稻种植面积,提高亩均产量,该县自我加压,高标推进双季稻省级指挥田建设,在乐桥、泥河两镇共建设5000亩连片双季稻省级指挥田两处,精耕细作示范点两个和高产竞赛示范片两个,联动打造“稻稻”模式万亩片,应用一批先进技术,优化集成一整套技术模式,引领带动全县双季稻发展。同时,积极落实合肥市支持发展双季稻奖补政策,对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双季稻,每季稻每亩均给予100元的补贴,充分调动广大农户扩种双季稻的积极性。

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强化扶持扩种双季稻,精耕细作提升亩单产。依托省级指挥田,我们面向全县广大种植户开展了育秧、机插现场培训,同时专题开展了施肥、除草、病虫防治、烤田和水浆管理等指导服务,努力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户产量’。”吴晨阳表示,县里将持续抓好省级指挥田建设,力争辐射带动全县双季稻平均单产水平提升5%以上。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丹丹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