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星报官方网站
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www.ahcaijing.com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营造之法丨藏在深山里的大唐风华

2024-07-09 18:32:15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田双   

09:53

往昔之时

我们只能借敦煌壁画的绚丽色彩

遥想大唐建筑的磅礴与壮丽

△盛唐-敦煌148窟-东壁北侧-药师经变局部

一座隐匿在山西五台山峦中的

绝世古建

伫立千年 静候知音

独属于中国人的千年唐构

1937年7月7日

在卢沟桥的隆隆炮声中

一份电报从山西五台发至北平

△1937年7月9日《北平晨报》第五版头条发布

梁思成、林徽因等

中国营造学社的成员们

发现建于唐代的佛光寺东大殿

打破了此前日本学者的言论:

“中国境内已无唐代木制建筑”

△梁思成、林徽因测绘佛光寺,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

虽然中国营造学社的学者们

因为战争中断了古建考察

但佛光寺东大殿的发现

促使他们编写出自己的中国古建筑学术成果

构建了中国建筑史体系

独属于中国人的千年唐构

重新走入人们视野

大唐气度的“凡尔赛”构建——斗拱

殿斗拱雄大,屋顶坡度缓和,广檐翼出,全部庞大豪迈之象,与敦煌壁画净土变相中殿宇极为相似,一望而知为唐末五代时物也。——梁思成

斗拱 又称铺作

位于立柱和横梁的交接处

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结构的关键性部件

用肉眼看

东大殿斗拱的高度几乎赶上立柱的一半

这样的尺寸在宋以后基本绝迹

△东大殿外檐七铺作斗拱示意

佛光寺东大殿外檐的七铺作斗拱

标志它是全球唯一现存唐代最高等级木建筑

不止等级高 还有实用性

东大殿的出跳斗拱

将屋檐悬挑出四米之外

保护主体结构和台阶免受雨水浸润

是中国现存悬挑屋檐最远的斗拱

唐代工匠的“炫技”之作——大叉手

佛光寺东大殿人字形叉手承脊槫, 国内唯一实例。 ——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

叉手

是中国古建筑大木作梁架上方的构件

由平梁上的两根枋木组成

△大叉手“侏儒柱”示意

宋辽实物皆有侏儒柱而辅以叉手

明清以后则仅有侏儒柱而无叉手

△梁思成拍摄的东大殿“大叉手”照片,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藏

佛光寺东大殿的梁架结构

仅由两根硕大的木构件

呈人字形交叉

独特且高效地相互支撑、抵住脊椽

△中唐·榆林窟第25窟 北壁弥勒经变局部

如此具有唐代特色的“大叉手”

营造学社的成员们

也只有在唐代壁画中偶然见得

97%国产纯原装的千年大唐

结合特征构建碳14测年分析

今天的佛光寺东大殿

97%木构件还是唐代原物

完好保留着1100年前的样子

在世世代代的关注和保护下

这座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唯一殿堂式唐代建筑

也成为我们窥见唐代最高等级建筑的

重要窗口

 

凡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掌中安徽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于市场星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或者掌中安徽”,违者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热线电话:0551-62620110
举报电话:0551-64376913
举报邮箱:3598612204@qq.com
分享到:

安徽财经网手机版

市场星报公众微信

市场星报微博

掌中安徽APP下载